- 张培枫;胡雪峰;安柏年;兰国俊;赵景龙;陆思文;门殿英;张伟杰;严丽君;
海南岛地处中国热带,第四纪火山十分活跃,玄武岩出露广泛。玄武岩发育红土和第四纪网纹红土,是海南岛两种重要的成土母质。在海南临高县选择3个典型玄武岩发育红土剖面(BRC剖面)和1个第四纪网纹红土剖面(QRC剖面),分析比较了两剖面元素地球化学和磁性特征。结果表明,玄武岩发育红土Fe_2O_3平均含量约是第四纪网纹红土的3倍,而SiO_2含量只有后者的1/2。玄武岩红土剖面底部次生铁结核铁显著富集,全铁和游离铁含量分别是同剖面母岩和红土的1.3和1.4倍。玄武岩发育红土铁含量高,磁性强,磁化率平均达1104.39×10~(-8) m~3 kg~(-1)。而第四纪网纹红土铁含量低,磁性弱,均质层磁化率平均为37.64×10~(-8)m~3kg~(-1);网纹层受地下水活动影响,磁化率平均仅为8.24×10~(-8) m~3 kg~(-1)。此外,玄武岩发育红土的Ti平均含量分别为23.24 g kg~(-1),显著高于第四纪网纹红土平均含量8.26 g kg~(-1)。
2018年05期 v.49;No.296 1009-10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4K] [下载:458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0 ] - 张培枫;胡雪峰;安柏年;兰国俊;赵景龙;陆思文;门殿英;张伟杰;严丽君;
海南岛地处中国热带,第四纪火山十分活跃,玄武岩出露广泛。玄武岩发育红土和第四纪网纹红土,是海南岛两种重要的成土母质。在海南临高县选择3个典型玄武岩发育红土剖面(BRC剖面)和1个第四纪网纹红土剖面(QRC剖面),分析比较了两剖面元素地球化学和磁性特征。结果表明,玄武岩发育红土Fe_2O_3平均含量约是第四纪网纹红土的3倍,而SiO_2含量只有后者的1/2。玄武岩红土剖面底部次生铁结核铁显著富集,全铁和游离铁含量分别是同剖面母岩和红土的1.3和1.4倍。玄武岩发育红土铁含量高,磁性强,磁化率平均达1104.39×10~(-8) m~3 kg~(-1)。而第四纪网纹红土铁含量低,磁性弱,均质层磁化率平均为37.64×10~(-8)m~3kg~(-1);网纹层受地下水活动影响,磁化率平均仅为8.24×10~(-8) m~3 kg~(-1)。此外,玄武岩发育红土的Ti平均含量分别为23.24 g kg~(-1),显著高于第四纪网纹红土平均含量8.26 g kg~(-1)。
2018年05期 v.49;No.296 1009-10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4K] [下载:458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0 ] - 武慧君;姚有如;苗雨青;方凤满;林跃胜;黄雨振;阮超越;
为探究芜湖市城市森林土壤理化性质及碳储量特征,选取神山公园、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工程大学、长江沿岸防护林作为样地,代表落叶阔叶林(柳树、白杨)、常绿针叶林(松、柳杉)、常绿阔叶林(香樟、桂花)和灌木这4种群落类型,进行林地土壤分层(0~20 cm、20~40 cm、40~100 cm)采样,分析相关指标。结果表明:芜湖市城市森林土壤容重平均为1.40 g cm~(-3);p H值变化范围在6.73~8.21之间,属于中性土及碱性土;土壤全磷平均含量为0.50 g kg~(-1);有机碳含量为2.12~11.04 g kg~(-1)。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pH、全磷和土壤有机碳均呈下降趋势,土壤容重则表现出相反的趋势。总体而言,芜湖市城市森林土壤全磷、有机碳含量与碳储量均较低,为增加土壤碳储量,建议在城市森林建设过程中增加落叶阔叶林的种植面积。利用芜湖市各类型森林绿地土壤含水量、pH、全磷的含量及容重,使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法,预测当地有机碳与无机碳的含量,效果较好,推广到一般性森林土壤碳含量预测,还需要进一步实验验证。
2018年05期 v.49;No.296 1015-1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4K] [下载:868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0 ] - 武慧君;姚有如;苗雨青;方凤满;林跃胜;黄雨振;阮超越;
为探究芜湖市城市森林土壤理化性质及碳储量特征,选取神山公园、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工程大学、长江沿岸防护林作为样地,代表落叶阔叶林(柳树、白杨)、常绿针叶林(松、柳杉)、常绿阔叶林(香樟、桂花)和灌木这4种群落类型,进行林地土壤分层(0~20 cm、20~40 cm、40~100 cm)采样,分析相关指标。结果表明:芜湖市城市森林土壤容重平均为1.40 g cm~(-3);p H值变化范围在6.73~8.21之间,属于中性土及碱性土;土壤全磷平均含量为0.50 g kg~(-1);有机碳含量为2.12~11.04 g kg~(-1)。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pH、全磷和土壤有机碳均呈下降趋势,土壤容重则表现出相反的趋势。总体而言,芜湖市城市森林土壤全磷、有机碳含量与碳储量均较低,为增加土壤碳储量,建议在城市森林建设过程中增加落叶阔叶林的种植面积。利用芜湖市各类型森林绿地土壤含水量、pH、全磷的含量及容重,使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法,预测当地有机碳与无机碳的含量,效果较好,推广到一般性森林土壤碳含量预测,还需要进一步实验验证。
2018年05期 v.49;No.296 1015-1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4K] [下载:868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0 ] - 潘霞;高永;汪季;
以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13Q1产品为数据源,将归一化植被指数作为不同荒漠化等级的划分依据及评价因子,以此来反演2000~2016年阿拉善盟土地荒漠化时空动态演变过程。结果表明:阿拉善盟土地荒漠化具有自东南向西北逐渐改善的好转趋势,其中,阿拉善左旗和阿拉善右旗土地荒漠化得到有效遏制,改善效果明显,但额济纳旗土地荒漠化改善效果微弱。在不同荒漠化等级中,重度荒漠化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中度土地荒漠化,再次是轻度土地荒漠化,非荒漠化土地所占比重最小。相关分析后发现,气温和降水与归一化植被指数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但不显著。而牲畜数量与归一化植被指数值之间具有负相关关系,且呈极显著相关。可见,人类行动的实施才是防治土地荒漠化进一步恶化的有力措施。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对植被生长的高度敏感性,可以快速简便的划分出荒漠区和非荒漠区,同时基于GIS空间统计功能,可以有效地对不同程度荒漠化划分等级。通过空间分辨率高达30 m的Landsat TM5影像在不同荒漠化等级范围内的精度验证,总体评价分类精度达到85.11%,Kappa系数为0.82,两种不同空间分辨率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可见归一化植被指数在反演大尺度下荒漠化动态演变过程的准确度和可行性。
2018年05期 v.49;No.296 1024-1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4K] [下载:737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0 ] - 潘霞;高永;汪季;
以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13Q1产品为数据源,将归一化植被指数作为不同荒漠化等级的划分依据及评价因子,以此来反演2000~2016年阿拉善盟土地荒漠化时空动态演变过程。结果表明:阿拉善盟土地荒漠化具有自东南向西北逐渐改善的好转趋势,其中,阿拉善左旗和阿拉善右旗土地荒漠化得到有效遏制,改善效果明显,但额济纳旗土地荒漠化改善效果微弱。在不同荒漠化等级中,重度荒漠化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中度土地荒漠化,再次是轻度土地荒漠化,非荒漠化土地所占比重最小。相关分析后发现,气温和降水与归一化植被指数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但不显著。而牲畜数量与归一化植被指数值之间具有负相关关系,且呈极显著相关。可见,人类行动的实施才是防治土地荒漠化进一步恶化的有力措施。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对植被生长的高度敏感性,可以快速简便的划分出荒漠区和非荒漠区,同时基于GIS空间统计功能,可以有效地对不同程度荒漠化划分等级。通过空间分辨率高达30 m的Landsat TM5影像在不同荒漠化等级范围内的精度验证,总体评价分类精度达到85.11%,Kappa系数为0.82,两种不同空间分辨率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可见归一化植被指数在反演大尺度下荒漠化动态演变过程的准确度和可行性。
2018年05期 v.49;No.296 1024-1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4K] [下载:737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0 ] - 姜龙群;侯贵廷;黄淇;方同明;刘振华;
采用因子分析与最小数据集相结合的方法,以北京市房山平原区农业地质调查的2435个土壤样品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因子分析结合专家打分法确定权重系数,计算土壤养分综合指数(介于17.06~100),从分布结果可以看出,土壤综合养分较好的地区主要位于石楼-韩村河-琉璃河-窦店区域内,较差的地区主要位于永定河流域,土壤综合养分中间值则位于广大平原区与山前地带,通过与层次分析等其它评价方法对比,认为因子分析结合专家打分权重法结论一致性较高,方法可行性强,同时该方法能够最大限度降低主观因素影响,可用极少的指标评价土壤整体养分状况,提升农用地分等评价效率和数据质量,可作为同类工作提供方法参考。
2018年05期 v.49;No.296 1034-10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9K] [下载:634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42 ] |[阅读:0 ] - 姜龙群;侯贵廷;黄淇;方同明;刘振华;
采用因子分析与最小数据集相结合的方法,以北京市房山平原区农业地质调查的2435个土壤样品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因子分析结合专家打分法确定权重系数,计算土壤养分综合指数(介于17.06~100),从分布结果可以看出,土壤综合养分较好的地区主要位于石楼-韩村河-琉璃河-窦店区域内,较差的地区主要位于永定河流域,土壤综合养分中间值则位于广大平原区与山前地带,通过与层次分析等其它评价方法对比,认为因子分析结合专家打分权重法结论一致性较高,方法可行性强,同时该方法能够最大限度降低主观因素影响,可用极少的指标评价土壤整体养分状况,提升农用地分等评价效率和数据质量,可作为同类工作提供方法参考。
2018年05期 v.49;No.296 1034-10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9K] [下载:634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42 ] |[阅读:0 ] - 张小丹;张俊梅;吴克宁;李俊颖;
以怀来县为例,借鉴怀来县农用地分等中确定的影响农用地质量的7个因子,作为影响耕地后备资源自然质量的主要因子,分析了各因子可提升程度,运用加权平均法,确定各评价单元的预期自然质量等别为11等、12等、13等;选取耕地后备资源到城镇距离和到居民点的距离、交通便利度、连片度四个因素作为耕地后备资源的利用条件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划分为1级、2级、3级。将耕地后备资源自然质量预期评价结果与利用条件评价结果依据互斥矩阵原理两两组合,得到9种分区组合,考虑到怀来县的实际情况,最终把耕地后备资源划分为优先开发区:11-1、12-1、11-2,一般开发区:12-2、13-1、11-3,后开发区:13-2、12-3、13-3三种类型,并提出了开发建议。
2018年05期 v.49;No.296 1041-10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6K] [下载:502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0 ] - 张小丹;张俊梅;吴克宁;李俊颖;
以怀来县为例,借鉴怀来县农用地分等中确定的影响农用地质量的7个因子,作为影响耕地后备资源自然质量的主要因子,分析了各因子可提升程度,运用加权平均法,确定各评价单元的预期自然质量等别为11等、12等、13等;选取耕地后备资源到城镇距离和到居民点的距离、交通便利度、连片度四个因素作为耕地后备资源的利用条件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划分为1级、2级、3级。将耕地后备资源自然质量预期评价结果与利用条件评价结果依据互斥矩阵原理两两组合,得到9种分区组合,考虑到怀来县的实际情况,最终把耕地后备资源划分为优先开发区:11-1、12-1、11-2,一般开发区:12-2、13-1、11-3,后开发区:13-2、12-3、13-3三种类型,并提出了开发建议。
2018年05期 v.49;No.296 1041-10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6K] [下载:502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0 ] - 钱凤魁;张靖野;王秋兵;
耕地质量在空间分布上具有区域的差异性,开展耕地质量的空间差异性研究和驱动机制探索可为耕地资源的空间保护提供方法借鉴。本文以辽宁省东港市为例,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耕地质量在空间上的聚集性规律和分布特征,并探讨了影响耕地质量空间差异的驱动因素,提出了分区保护方案。研究结果表明:(1)在一定的距离阈值下,东港市耕地质量在空间分布上具有较强的空间正相关性,且空间自相关程度受到距离阈值的影响;(2)东港市耕地质量的空间集聚类型多以连片集中的形式出现,具有明显的空间特征;(3)耕地自然等指数,利用等指数和经济等指数的空间分布受到不同主导因素的影响;(4)根据耕地质量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可将研究区划分为不同的耕地保护区,并根据耕地质量空间集聚类型进行分区保护和重点整治。
2018年05期 v.49;No.296 1048-1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4K] [下载:553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0 ] - 钱凤魁;张靖野;王秋兵;
耕地质量在空间分布上具有区域的差异性,开展耕地质量的空间差异性研究和驱动机制探索可为耕地资源的空间保护提供方法借鉴。本文以辽宁省东港市为例,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耕地质量在空间上的聚集性规律和分布特征,并探讨了影响耕地质量空间差异的驱动因素,提出了分区保护方案。研究结果表明:(1)在一定的距离阈值下,东港市耕地质量在空间分布上具有较强的空间正相关性,且空间自相关程度受到距离阈值的影响;(2)东港市耕地质量的空间集聚类型多以连片集中的形式出现,具有明显的空间特征;(3)耕地自然等指数,利用等指数和经济等指数的空间分布受到不同主导因素的影响;(4)根据耕地质量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可将研究区划分为不同的耕地保护区,并根据耕地质量空间集聚类型进行分区保护和重点整治。
2018年05期 v.49;No.296 1048-1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4K] [下载:553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0 ] - 赖夏华;赵小敏;郭熙;周丙娟;
在农村宅基地改革背景下,评估宅基地使用权流转价格,可为农村宅基地合理有序流转提供价格依据,是我国城乡建设用地价格体系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剩余法、路线价法和基准地价修正系数法,不适用于目前余江县农村宅基地流转价格;成本法和市场比较法适用于农村宅基地价格评估,收益还原法可辅助成本法使用。运用成本法评估宅基地使用权流转价格在建筑成本、相关税费和投资利润等参数上有别于城镇住宅用地评估。成本法和市场比较法评估的宅基地使用权流转价格与实际交易价格误差在10%以内,估算的价格浮动于余江县村集体100元m~(-2)的择位竞价。成本法评估会造成宅基地使用权流转价格偏低,结合市场比较法最终确定宅基地使用权流转价格时,可根据地区市场发育程度适当调整市场法权重。
2018年05期 v.49;No.296 1054-10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1096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0 ] - 赖夏华;赵小敏;郭熙;周丙娟;
在农村宅基地改革背景下,评估宅基地使用权流转价格,可为农村宅基地合理有序流转提供价格依据,是我国城乡建设用地价格体系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剩余法、路线价法和基准地价修正系数法,不适用于目前余江县农村宅基地流转价格;成本法和市场比较法适用于农村宅基地价格评估,收益还原法可辅助成本法使用。运用成本法评估宅基地使用权流转价格在建筑成本、相关税费和投资利润等参数上有别于城镇住宅用地评估。成本法和市场比较法评估的宅基地使用权流转价格与实际交易价格误差在10%以内,估算的价格浮动于余江县村集体100元m~(-2)的择位竞价。成本法评估会造成宅基地使用权流转价格偏低,结合市场比较法最终确定宅基地使用权流转价格时,可根据地区市场发育程度适当调整市场法权重。
2018年05期 v.49;No.296 1054-10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1096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0 ] - 孙强强;张平;孙丹峰;
以民勤土地退化治理水资源调控和耕地压减政策措施为研究对象,分析国家政策执行过程中地方政府和农户的响应以及政策失效问题,并分析造成国家政策失效原因。通过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监测,发现民勤水资源的调控政策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耕地压减政策失效,当地政府对水资源调控政策的响应要远好于对耕地压减政策的响应。在国家-区域-农户的"自上而下"的政策制定以及推行中,下级政策执行者在响应上级的政策时均会考虑自身的利益,而耕地压减政策对当地政府和农户均不利,造成政策失效。土地利用覆被及其变化可以较为客观的表征国家生态治理政策实施的效果。
2018年05期 v.49;No.296 1060-10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5K] [下载:388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2 ] |[阅读:0 ] - 孙强强;张平;孙丹峰;
以民勤土地退化治理水资源调控和耕地压减政策措施为研究对象,分析国家政策执行过程中地方政府和农户的响应以及政策失效问题,并分析造成国家政策失效原因。通过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监测,发现民勤水资源的调控政策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耕地压减政策失效,当地政府对水资源调控政策的响应要远好于对耕地压减政策的响应。在国家-区域-农户的"自上而下"的政策制定以及推行中,下级政策执行者在响应上级的政策时均会考虑自身的利益,而耕地压减政策对当地政府和农户均不利,造成政策失效。土地利用覆被及其变化可以较为客观的表征国家生态治理政策实施的效果。
2018年05期 v.49;No.296 1060-10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5K] [下载:388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2 ] |[阅读:0 ] - 袭祝香;席宝珠;刘玉汐;李宇凡;
利用2014~2016年吉林省西部膜下滴灌玉米生育期自动土壤水分、自动气象监测资料对不同深度玉米土壤消退变化规律进行了探讨,根据田间土壤水分平衡,利用消退指数、逐日自动土壤水分监测及逐日1~7 d天气预报对未来逐日1~7 d的土壤水分进行了滚动预报。结果表明:膜下滴灌玉米在不同深度土壤消退指数呈先增大后减少的变化规律;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消退指数逐渐降低并趋于平稳;30~50 cm土壤消退指数和时间有着较好的拟合关系,相关系数都在0.96以上;利用消退指数基于逐日自动土壤水分监测及逐日未来7 d天气预报,对未来1~7 d土壤水分滚动预报效果较好,可以在生产实际应用,有利于滚动了解未来土壤水分变化动态,及时把握土壤灌溉时机,科学灌溉,同时也可以为政府抗旱调度决策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2018年05期 v.49;No.296 1066-1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5K] [下载:121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3 ] |[阅读:0 ] - 袭祝香;席宝珠;刘玉汐;李宇凡;
利用2014~2016年吉林省西部膜下滴灌玉米生育期自动土壤水分、自动气象监测资料对不同深度玉米土壤消退变化规律进行了探讨,根据田间土壤水分平衡,利用消退指数、逐日自动土壤水分监测及逐日1~7 d天气预报对未来逐日1~7 d的土壤水分进行了滚动预报。结果表明:膜下滴灌玉米在不同深度土壤消退指数呈先增大后减少的变化规律;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消退指数逐渐降低并趋于平稳;30~50 cm土壤消退指数和时间有着较好的拟合关系,相关系数都在0.96以上;利用消退指数基于逐日自动土壤水分监测及逐日未来7 d天气预报,对未来1~7 d土壤水分滚动预报效果较好,可以在生产实际应用,有利于滚动了解未来土壤水分变化动态,及时把握土壤灌溉时机,科学灌溉,同时也可以为政府抗旱调度决策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2018年05期 v.49;No.296 1066-1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5K] [下载:121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3 ] |[阅读:0 ] - 于冬雪;贾小旭;黄来明;
为掌握黄土区区域尺度不同土层饱和导水率(K_s)空间分布特征,在典型黄土高原地区网格布设243个样点,获取0~10 cm、10~20 cm和20~40 cm土壤K_s及相关环境因子。采用经典统计学与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K_s的空间分布规律、变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区域尺度不同土层K_s均呈中等程度变异,K_s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逐渐降低,且不同土层K_s平均值表现为林地>草地>农地;(2)0~10 cm、10~20 cm和20~40 cm土层K_s半方差函数最佳拟合模型分别为球状模型、高斯模型和球状模型,且均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3)气候、土壤、地形和土地利用方式是影响黄土区区域尺度K_s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可作为模拟区域K_s空间分布状况的预测变量。
2018年05期 v.49;No.296 1073-10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1K] [下载:547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0 ] - 于冬雪;贾小旭;黄来明;
为掌握黄土区区域尺度不同土层饱和导水率(K_s)空间分布特征,在典型黄土高原地区网格布设243个样点,获取0~10 cm、10~20 cm和20~40 cm土壤K_s及相关环境因子。采用经典统计学与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K_s的空间分布规律、变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区域尺度不同土层K_s均呈中等程度变异,K_s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逐渐降低,且不同土层K_s平均值表现为林地>草地>农地;(2)0~10 cm、10~20 cm和20~40 cm土层K_s半方差函数最佳拟合模型分别为球状模型、高斯模型和球状模型,且均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3)气候、土壤、地形和土地利用方式是影响黄土区区域尺度K_s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可作为模拟区域K_s空间分布状况的预测变量。
2018年05期 v.49;No.296 1073-10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1K] [下载:547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0 ] - 徐永服;高华端;白云星;黄朝海;
土力学性质是衡量土壤抗冲抗蚀强弱的指标之一,分析岩性差异对喀斯特坡耕地土力学性质的影响,可为今后喀斯特坡耕地土壤研究提供参考。通过野外采取土样、室内实验测定土壤土力学特性及SPSS软件差异性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对于耕作层而言,土壤内摩擦角:石灰岩区(14.65°)>白云岩区(13.29°);土壤黏聚力:石灰岩区(13.18 kPa)<白云岩区(15.01 kPa);土壤液性指数:石灰岩区(0.186)<白云岩区(0.857)。对于犁底层而言,土壤内摩擦角:石灰岩区(15.44°)>白云岩区(14.08°);土壤黏聚力:石灰岩区(13.51 kPa)<白云岩区(14.71 kPa);土壤液性指数:石灰岩区(0.247)<白云岩区(0.477)。黔中喀斯特区石灰岩和白云岩区坡耕地土壤的内摩擦角、黏聚力、液性指数的差异性达到极显著水平;石灰岩与白云岩区坡耕地的土壤紧实度、塑性指数无显著差异性。
2018年05期 v.49;No.296 1080-10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275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4 ] |[阅读:0 ] - 徐永服;高华端;白云星;黄朝海;
土力学性质是衡量土壤抗冲抗蚀强弱的指标之一,分析岩性差异对喀斯特坡耕地土力学性质的影响,可为今后喀斯特坡耕地土壤研究提供参考。通过野外采取土样、室内实验测定土壤土力学特性及SPSS软件差异性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对于耕作层而言,土壤内摩擦角:石灰岩区(14.65°)>白云岩区(13.29°);土壤黏聚力:石灰岩区(13.18 kPa)<白云岩区(15.01 kPa);土壤液性指数:石灰岩区(0.186)<白云岩区(0.857)。对于犁底层而言,土壤内摩擦角:石灰岩区(15.44°)>白云岩区(14.08°);土壤黏聚力:石灰岩区(13.51 kPa)<白云岩区(14.71 kPa);土壤液性指数:石灰岩区(0.247)<白云岩区(0.477)。黔中喀斯特区石灰岩和白云岩区坡耕地土壤的内摩擦角、黏聚力、液性指数的差异性达到极显著水平;石灰岩与白云岩区坡耕地的土壤紧实度、塑性指数无显著差异性。
2018年05期 v.49;No.296 1080-10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275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4 ] |[阅读:0 ] - 张静举;陈晓冰;郑思文;马蕊;甘磊;
合理的轮作种植制度是改善土壤结构及有效利用土壤水分的重要方式之一。本研究以广西稻田为研究对象,在水稻-油菜轮作和双季稻处理条件下,利用CT扫描原状土柱,结合Image J软件及其插件计算获得土壤孔隙数量、弯曲度和孔隙连通性等孔隙结构特征参数并进行土壤结构三维重建。结果表明:轮作区的孔隙面密度大于双季稻区,孔隙度和孔隙数量均值(0.457%,451个)大于双季稻区(0.345%,358个),弯曲度及连通性(1.332,0.474)也大于双季稻区(1.272,0.217),但两者的水力半径没有明显差异。水旱轮作由于减少了土壤淹水时间,改善了土壤胶结状态,促进了作物根系生长和延伸,导致孔隙结构发育更好,导水性更强,是促进水稻田土壤结构改善和水分运移的倡导模式。
2018年05期 v.49;No.296 1085-10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4K] [下载:724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0 ] - 张静举;陈晓冰;郑思文;马蕊;甘磊;
合理的轮作种植制度是改善土壤结构及有效利用土壤水分的重要方式之一。本研究以广西稻田为研究对象,在水稻-油菜轮作和双季稻处理条件下,利用CT扫描原状土柱,结合Image J软件及其插件计算获得土壤孔隙数量、弯曲度和孔隙连通性等孔隙结构特征参数并进行土壤结构三维重建。结果表明:轮作区的孔隙面密度大于双季稻区,孔隙度和孔隙数量均值(0.457%,451个)大于双季稻区(0.345%,358个),弯曲度及连通性(1.332,0.474)也大于双季稻区(1.272,0.217),但两者的水力半径没有明显差异。水旱轮作由于减少了土壤淹水时间,改善了土壤胶结状态,促进了作物根系生长和延伸,导致孔隙结构发育更好,导水性更强,是促进水稻田土壤结构改善和水分运移的倡导模式。
2018年05期 v.49;No.296 1085-10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4K] [下载:724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0 ] - 刘天琳;任佳琪;王天佑;赵伟烨;蒋先军;
不同的硝化抑制剂对硝化作用的强度以及氨氧化古菌(ammonia-oxidizing archeae,AOA)和氨氧化细菌(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AOB)丰度可以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可推算AOA和AOB在硝化作用中的相对贡献。本研究选取硝化过程中AOA和AOB共同起作用的中性紫色土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硝化抑制剂对土壤硝化势以及AOB和AOA的丰度的影响。结果发现,烯丙基硫脲(Allylthiourea,ATU)、2-苯基-4,4,5,5,-四甲基咪唑烷-1-氧-3-氧化物(2-carboxyphenyl-4,4,5,5-tetramethylimidazoline-1-oxyl3-oxide,PTIO)、辛炔(Octyne、C_8)均可显著降低影响土壤的硝化作用。PTIO显著降低AOA的丰度(约40%),对AOB没有显著影响;ATU和C_8显著降低AOB的丰度(约50%),对AOA没有显著影响。通过计算,该土中AOA与AOB对硝化作用的相对贡献率分别为7.5%和55.6%。结果表明,在中性紫色土中AOA与AOB共同推动硝化作用,其中AOB起主导作用。
2018年05期 v.49;No.296 1091-10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K] [下载:525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0 ] - 刘天琳;任佳琪;王天佑;赵伟烨;蒋先军;
不同的硝化抑制剂对硝化作用的强度以及氨氧化古菌(ammonia-oxidizing archeae,AOA)和氨氧化细菌(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AOB)丰度可以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可推算AOA和AOB在硝化作用中的相对贡献。本研究选取硝化过程中AOA和AOB共同起作用的中性紫色土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硝化抑制剂对土壤硝化势以及AOB和AOA的丰度的影响。结果发现,烯丙基硫脲(Allylthiourea,ATU)、2-苯基-4,4,5,5,-四甲基咪唑烷-1-氧-3-氧化物(2-carboxyphenyl-4,4,5,5-tetramethylimidazoline-1-oxyl3-oxide,PTIO)、辛炔(Octyne、C_8)均可显著降低影响土壤的硝化作用。PTIO显著降低AOA的丰度(约40%),对AOB没有显著影响;ATU和C_8显著降低AOB的丰度(约50%),对AOA没有显著影响。通过计算,该土中AOA与AOB对硝化作用的相对贡献率分别为7.5%和55.6%。结果表明,在中性紫色土中AOA与AOB共同推动硝化作用,其中AOB起主导作用。
2018年05期 v.49;No.296 1091-10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K] [下载:525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0 ] - 张立成;杨敬林;王璟;黄蔚;杨胜;胡德勇;
利用湖南省安仁县渡口乡的长期定位试验平台(建于1985年4月),研究稻-稻-油菜轮作土壤中芽胞杆菌丰度变化以及对作物产生促生长作用的解磷菌和解钾菌的影响。试验于2015年7月、2015年10月和2016年4月从试验点采集土壤样品、测定芽胞杆菌丰度、分离解磷和解钾菌株并进行种属鉴定和能力测试。通过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稻-稻-油菜轮作土壤中芽胞杆菌的数量较稻-稻连作土壤高24%~36%。通过Blast在线比对,发现轮作和连作土壤中解磷和解钾菌属类存在不同,但优势菌类均为芽胞杆菌。通过解磷和解钾量大小分析,发现分离自轮作土壤和连作土壤的菌株之间并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与稻-稻连作相比,稻-稻-油菜轮作能够提高土壤中芽胞杆菌的丰度,且影响解磷菌和解钾菌的种类。
2018年05期 v.49;No.296 1097-1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8K] [下载:730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2 ] |[阅读:0 ] - 张立成;杨敬林;王璟;黄蔚;杨胜;胡德勇;
利用湖南省安仁县渡口乡的长期定位试验平台(建于1985年4月),研究稻-稻-油菜轮作土壤中芽胞杆菌丰度变化以及对作物产生促生长作用的解磷菌和解钾菌的影响。试验于2015年7月、2015年10月和2016年4月从试验点采集土壤样品、测定芽胞杆菌丰度、分离解磷和解钾菌株并进行种属鉴定和能力测试。通过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稻-稻-油菜轮作土壤中芽胞杆菌的数量较稻-稻连作土壤高24%~36%。通过Blast在线比对,发现轮作和连作土壤中解磷和解钾菌属类存在不同,但优势菌类均为芽胞杆菌。通过解磷和解钾量大小分析,发现分离自轮作土壤和连作土壤的菌株之间并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与稻-稻连作相比,稻-稻-油菜轮作能够提高土壤中芽胞杆菌的丰度,且影响解磷菌和解钾菌的种类。
2018年05期 v.49;No.296 1097-1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8K] [下载:730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2 ] |[阅读:0 ] - 张剑;高宇;任永峰;赵沛义;任冬生;刁生鹏;聂晶;骆洪;
本研究采用田间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究全覆膜垄膜沟播、半覆膜垄膜沟播和不覆膜平作三种不同种植方式对旱作向日葵农田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进一步补充完善垄膜集雨和旱作农业丰产栽培理论。结果表明:全覆膜垄膜沟播有效提高了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微生物数量,表现为全覆膜垄膜沟播>半覆膜垄膜沟播>不覆膜平作,其数量各处理均表现为细菌>放线菌>真菌。各处理土壤酶活性、微生物数量随着土层的加深呈降低趋势。试验认为全覆膜垄膜沟播可增加向日葵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微生物数量,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并提升土壤养分,可以为植株根系生长及养分吸收创造良好微环境。
2018年05期 v.49;No.296 1103-1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4K] [下载:341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0 ] - 张剑;高宇;任永峰;赵沛义;任冬生;刁生鹏;聂晶;骆洪;
本研究采用田间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究全覆膜垄膜沟播、半覆膜垄膜沟播和不覆膜平作三种不同种植方式对旱作向日葵农田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进一步补充完善垄膜集雨和旱作农业丰产栽培理论。结果表明:全覆膜垄膜沟播有效提高了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微生物数量,表现为全覆膜垄膜沟播>半覆膜垄膜沟播>不覆膜平作,其数量各处理均表现为细菌>放线菌>真菌。各处理土壤酶活性、微生物数量随着土层的加深呈降低趋势。试验认为全覆膜垄膜沟播可增加向日葵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微生物数量,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并提升土壤养分,可以为植株根系生长及养分吸收创造良好微环境。
2018年05期 v.49;No.296 1103-1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4K] [下载:341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0 ] - 郑慧杰;徐豪东;王学良;邓万刚;
为探究生物炭对湿润铁铝土酶活性的影响,以甘蔗渣分别在300、500和700℃下慢速炭化1 h制得的甘蔗渣炭为研究材料,分别以炭土比0%、0.5%、1%、2%、5%、10%和15%的用量加入土壤中,在土柱中培养360 d后,分析甘蔗渣炭对土壤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700℃甘蔗渣炭抑制土壤脲酶活性;甘蔗渣炭显著促进土壤蔗糖酶活性,且酶活性随制炭温度和炭添加量的升高而增加;制炭温度和甘蔗渣炭添加量中,炭添加量为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主要影响因素;甘蔗渣炭显著抑制土壤硝酸还原酶活性。
2018年05期 v.49;No.296 1109-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258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3 ] |[阅读:0 ] - 郑慧杰;徐豪东;王学良;邓万刚;
为探究生物炭对湿润铁铝土酶活性的影响,以甘蔗渣分别在300、500和700℃下慢速炭化1 h制得的甘蔗渣炭为研究材料,分别以炭土比0%、0.5%、1%、2%、5%、10%和15%的用量加入土壤中,在土柱中培养360 d后,分析甘蔗渣炭对土壤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700℃甘蔗渣炭抑制土壤脲酶活性;甘蔗渣炭显著促进土壤蔗糖酶活性,且酶活性随制炭温度和炭添加量的升高而增加;制炭温度和甘蔗渣炭添加量中,炭添加量为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主要影响因素;甘蔗渣炭显著抑制土壤硝酸还原酶活性。
2018年05期 v.49;No.296 1109-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258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3 ] |[阅读:0 ] - 迪里木拉提·玉苏甫;木合塔尔·艾买提;玉苏甫·买买提;爱克丹·艾尔肯;
【目的】位于盆地和山地过渡带的温宿县为研究对象,分析植棉土壤表层养分分布特征,为研究区土壤高效施肥、区划、提高产量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野外采集,实验获取和数据整理的基础上,利用GS+、Arc GIS等软件,分析四种微量元素空间变异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研究结果表明:(1)有效铁含量比其他元素较多,其平均值为16.726 mg kg~(-1),有效锌含量最少,其平均值为1.211 mg kg~(-1),有效铁和有效锌的偏度和峰度都较高。(2)pH值与有效锰和有效铜之间存在弱正相关,其系数分别为0.421和0.001,与有效铁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141,与有效锌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387,均存在弱负相关关系。(3)有效铁和有效锰的半方差函数理论模型以高斯模型拟合最佳,有效铜和有效锌以线性模型最佳,有效铁在系统内变量的空间相关性程度为76%、表现为弱空间相关性,四种微量元素变程大小顺序为有效锰>有效铜=有效锌>有效铁。(4)有效铁含量在东北部和西北部较低,中部和东南部较高;有效锰在西北部和东北部较高,中部区较低;有效铜含量在中北和西北部较少,东部和东南部较多;西部有效锌的含量较少,中部和东部较多。【结论】四种微量元素在空间上具有分布差异性,含量等级普遍较低。在生产过程中根据土壤pH值、有机质与四种微量元素的空间格局和相关性特征合理使用有机肥,适当调节土壤酸碱度,实现棉花营养平衡,促进棉花对微量元素的吸收,提高棉花产量和质量。
2018年05期 v.49;No.296 1115-1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9K] [下载:566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0 ] - 迪里木拉提·玉苏甫;木合塔尔·艾买提;玉苏甫·买买提;爱克丹·艾尔肯;
【目的】位于盆地和山地过渡带的温宿县为研究对象,分析植棉土壤表层养分分布特征,为研究区土壤高效施肥、区划、提高产量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野外采集,实验获取和数据整理的基础上,利用GS+、Arc GIS等软件,分析四种微量元素空间变异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研究结果表明:(1)有效铁含量比其他元素较多,其平均值为16.726 mg kg~(-1),有效锌含量最少,其平均值为1.211 mg kg~(-1),有效铁和有效锌的偏度和峰度都较高。(2)pH值与有效锰和有效铜之间存在弱正相关,其系数分别为0.421和0.001,与有效铁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141,与有效锌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387,均存在弱负相关关系。(3)有效铁和有效锰的半方差函数理论模型以高斯模型拟合最佳,有效铜和有效锌以线性模型最佳,有效铁在系统内变量的空间相关性程度为76%、表现为弱空间相关性,四种微量元素变程大小顺序为有效锰>有效铜=有效锌>有效铁。(4)有效铁含量在东北部和西北部较低,中部和东南部较高;有效锰在西北部和东北部较高,中部区较低;有效铜含量在中北和西北部较少,东部和东南部较多;西部有效锌的含量较少,中部和东部较多。【结论】四种微量元素在空间上具有分布差异性,含量等级普遍较低。在生产过程中根据土壤pH值、有机质与四种微量元素的空间格局和相关性特征合理使用有机肥,适当调节土壤酸碱度,实现棉花营养平衡,促进棉花对微量元素的吸收,提高棉花产量和质量。
2018年05期 v.49;No.296 1115-1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9K] [下载:566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0 ] - 沈非;任雅茹;黄艳萍;王甜甜;麻金继;
研究城市绿地土壤碳密度的分布特征,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城区绿地土壤碳固定与植被、人类活动的关系,对促进生态化城市建设有重要的意义。以芜湖市区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多视角分析绿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芜湖市城区绿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介于1.01~8.75 kg m~(-2)之间,并在垂直方向上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小;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有机碳密度均值差异显著,乔木>灌木>草本;不同绿地类型间,土壤有机碳密度均值排序为道路绿地>公园绿地>附属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街头绿地,以0~10 cm深度层差异显著;文教、居住、工业、商业4种城市功能区绿地土壤有机碳密度差异极显著,均值依次减小,各深度层变化态势一致;在相同土层深度下,土壤有机碳密度随绿地年龄的增加而增大。城市绿地土壤有机碳密度的空间差异是自然与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利用方式/功能区下的人为活动干扰是造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2018年05期 v.49;No.296 1123-1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0K] [下载:471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0 ] - 沈非;任雅茹;黄艳萍;王甜甜;麻金继;
研究城市绿地土壤碳密度的分布特征,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城区绿地土壤碳固定与植被、人类活动的关系,对促进生态化城市建设有重要的意义。以芜湖市区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多视角分析绿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芜湖市城区绿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介于1.01~8.75 kg m~(-2)之间,并在垂直方向上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小;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有机碳密度均值差异显著,乔木>灌木>草本;不同绿地类型间,土壤有机碳密度均值排序为道路绿地>公园绿地>附属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街头绿地,以0~10 cm深度层差异显著;文教、居住、工业、商业4种城市功能区绿地土壤有机碳密度差异极显著,均值依次减小,各深度层变化态势一致;在相同土层深度下,土壤有机碳密度随绿地年龄的增加而增大。城市绿地土壤有机碳密度的空间差异是自然与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利用方式/功能区下的人为活动干扰是造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2018年05期 v.49;No.296 1123-1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0K] [下载:471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0 ] - 王晓强;何晓冰;常栋;
为探明烟田土壤碱解氮在不同时期的空间变异特征和空间变异规律,为烟草精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针对豫中襄城县紫云镇烟田,采用20 m网格法布点101个,利用地统计学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2013~2014两年6个时期的耕层土壤碱解氮含量的时空变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各个时期土壤碱解氮的变异系数差异较小,每年各时期土壤碱解氮的平均含量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7月份的含量显著高于4月和10月份。各时期土壤碱解氮空间最大相关距离范围在27.3~162 m;2013年10月土壤碱解氮具有中等的空间自相关性,其他时期均表现为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土壤碱解氮的时间稳定和较稳定级别区域面积很广,合计占总面积的84.09%。在时空变异研究的基础上,辅以时间稳定性分析能够更好的量化烟田土壤碱解氮的时空分布。
2018年05期 v.49;No.296 1130-1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6K] [下载:259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9 ] |[阅读:0 ] - 王晓强;何晓冰;常栋;
为探明烟田土壤碱解氮在不同时期的空间变异特征和空间变异规律,为烟草精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针对豫中襄城县紫云镇烟田,采用20 m网格法布点101个,利用地统计学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2013~2014两年6个时期的耕层土壤碱解氮含量的时空变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各个时期土壤碱解氮的变异系数差异较小,每年各时期土壤碱解氮的平均含量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7月份的含量显著高于4月和10月份。各时期土壤碱解氮空间最大相关距离范围在27.3~162 m;2013年10月土壤碱解氮具有中等的空间自相关性,其他时期均表现为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土壤碱解氮的时间稳定和较稳定级别区域面积很广,合计占总面积的84.09%。在时空变异研究的基础上,辅以时间稳定性分析能够更好的量化烟田土壤碱解氮的时空分布。
2018年05期 v.49;No.296 1130-1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6K] [下载:259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9 ] |[阅读:0 ] - 朱丹丹;廖世鹏;丛日环;李小坤;
开展稻油轮作茬口土壤不同形态钾素动态变化研究,揭示茬口土壤的真实供钾能力,为钾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采用培养试验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在水稻收获后连续不定期取土壤样品,测定不同形态钾素含量。结果表明:培养试验中沙洋和武汉土壤醋酸铵-钾含量表现出上升的趋势,土壤沸硝酸-钾、冷硝酸-钾和四苯硼钠-钾含量变化不明显,表明水稻收获后土壤非交换性钾向交换性钾转化,但有效钾总量保持不变。田间试验条件下,沙洋和武汉土壤醋酸铵-钾含量显著增加,其他形态的钾素含量有增加的趋势,这可能与秸秆钾的释放等环境因素有关。两种试验条件下,武穴土壤不同形态的钾含量变化均不显著,说明茬口土壤有效钾含量的变化因土壤性质而异。可见,水稻-油菜茬口土壤有效钾含量在水稻收获后有升高的趋势,其增幅受土壤类型和秸秆还田量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2018年05期 v.49;No.296 1137-1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下载:350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7 ] |[阅读:0 ] - 朱丹丹;廖世鹏;丛日环;李小坤;
开展稻油轮作茬口土壤不同形态钾素动态变化研究,揭示茬口土壤的真实供钾能力,为钾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采用培养试验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在水稻收获后连续不定期取土壤样品,测定不同形态钾素含量。结果表明:培养试验中沙洋和武汉土壤醋酸铵-钾含量表现出上升的趋势,土壤沸硝酸-钾、冷硝酸-钾和四苯硼钠-钾含量变化不明显,表明水稻收获后土壤非交换性钾向交换性钾转化,但有效钾总量保持不变。田间试验条件下,沙洋和武汉土壤醋酸铵-钾含量显著增加,其他形态的钾素含量有增加的趋势,这可能与秸秆钾的释放等环境因素有关。两种试验条件下,武穴土壤不同形态的钾含量变化均不显著,说明茬口土壤有效钾含量的变化因土壤性质而异。可见,水稻-油菜茬口土壤有效钾含量在水稻收获后有升高的趋势,其增幅受土壤类型和秸秆还田量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2018年05期 v.49;No.296 1137-1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下载:350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7 ] |[阅读:0 ] - 陈翠霞;刘占军;陈竹君;霍百全;周建斌;
以洛川、礼泉县作为黄土高原新、老苹果产区的代表,调查了两县400余个果园化肥养分投入情况,测定了两县各15个成龄果园0~40 cm土壤养分状况,旨在比较新、老果区的养分管理现状和土壤养分状况,为苹果园的合理施肥提供科学指导。结果表明:黄土高原苹果产区果园氮、磷、钾肥过量投入现象较为普遍,礼泉果园氮(N)、磷(P_2O_5)、钾(K_2O)化肥平均施用量依次为1115 kg hm~(-2)、656 kg hm~(-2)、968 kg hm~(-2),其中,氮、磷、钾肥投入过量比例依次高达95.3%、91.3%和100%;洛川果园氮、磷、钾化肥平均施用量依次为1208 kg hm~(-2)、828 kg hm~(-2)和1114 kg hm~(-2),其中,氮、磷、钾肥投入过量比例依次高达99.3%、98.7%和100%。两县果园土壤有效磷、钾养分过量问题较为普遍,其中,老果区礼泉县更为突出。因此,应适当控制氮、磷、钾投入,优化果园养分管理,减少不合理施肥可能带来的问题。
2018年05期 v.49;No.296 1144-1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7K] [下载:977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77 ] |[阅读:1 ] - 陈翠霞;刘占军;陈竹君;霍百全;周建斌;
以洛川、礼泉县作为黄土高原新、老苹果产区的代表,调查了两县400余个果园化肥养分投入情况,测定了两县各15个成龄果园0~40 cm土壤养分状况,旨在比较新、老果区的养分管理现状和土壤养分状况,为苹果园的合理施肥提供科学指导。结果表明:黄土高原苹果产区果园氮、磷、钾肥过量投入现象较为普遍,礼泉果园氮(N)、磷(P_2O_5)、钾(K_2O)化肥平均施用量依次为1115 kg hm~(-2)、656 kg hm~(-2)、968 kg hm~(-2),其中,氮、磷、钾肥投入过量比例依次高达95.3%、91.3%和100%;洛川果园氮、磷、钾化肥平均施用量依次为1208 kg hm~(-2)、828 kg hm~(-2)和1114 kg hm~(-2),其中,氮、磷、钾肥投入过量比例依次高达99.3%、98.7%和100%。两县果园土壤有效磷、钾养分过量问题较为普遍,其中,老果区礼泉县更为突出。因此,应适当控制氮、磷、钾投入,优化果园养分管理,减少不合理施肥可能带来的问题。
2018年05期 v.49;No.296 1144-1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7K] [下载:977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77 ] |[阅读:0 ] - 卢云峰;乔策策;许航;高凯悦;李荣;沈其荣;
利用PGPR菌株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SQR9为目标菌株,以氨基酸水解液、糖蜜为肥料功效发挥的增效剂,同时配比一定量的化肥,研制"全元"复合微生物液体肥料,并评估了新型液体肥料的促生效果,以期为含PGPR菌株新产品的开发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全元"复合微生物液体肥料中氨基酸与糖蜜的最适添加量均为20%。肥料存放试验结果表明,"全元"复合微生物液体肥料储存3个月时,功能菌活菌数量≥5×108 CFU ml-1,超过国家标准(5×107 CFU ml-1)。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相比于灌施清水处理(处理1)和灌施不添加解淀粉芽孢杆菌SQR9发酵液其他配方一样的对照水溶肥处理(处理2),"全元"复合微生物液体肥料处理(处理3)显著提高了玉米和白菜的产量,第1季玉米的增产幅度达29.60%和12.02%,第2季玉米的增产幅度达33.48%和13.91%;白菜的增产幅度达25.15%和14.40%。结论:利用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SQR9能够有效研制出"全元"复合微生物液体肥料,且其施用能够显著增加玉米和白菜的产量。
2018年05期 v.49;No.296 1150-1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9K] [下载:705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0 ] - 卢云峰;乔策策;许航;高凯悦;李荣;沈其荣;
利用PGPR菌株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SQR9为目标菌株,以氨基酸水解液、糖蜜为肥料功效发挥的增效剂,同时配比一定量的化肥,研制"全元"复合微生物液体肥料,并评估了新型液体肥料的促生效果,以期为含PGPR菌株新产品的开发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全元"复合微生物液体肥料中氨基酸与糖蜜的最适添加量均为20%。肥料存放试验结果表明,"全元"复合微生物液体肥料储存3个月时,功能菌活菌数量≥5×108 CFU ml-1,超过国家标准(5×107 CFU ml-1)。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相比于灌施清水处理(处理1)和灌施不添加解淀粉芽孢杆菌SQR9发酵液其他配方一样的对照水溶肥处理(处理2),"全元"复合微生物液体肥料处理(处理3)显著提高了玉米和白菜的产量,第1季玉米的增产幅度达29.60%和12.02%,第2季玉米的增产幅度达33.48%和13.91%;白菜的增产幅度达25.15%和14.40%。结论:利用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SQR9能够有效研制出"全元"复合微生物液体肥料,且其施用能够显著增加玉米和白菜的产量。
2018年05期 v.49;No.296 1150-1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9K] [下载:705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0 ] - 盖旭;李伟;刘庆超;刘庆华;王奎玲;
以矮牵牛为试验材料,分别以添加EM菌、粗纤维降解菌、金宝贝复合菌剂三种外源微生物后不同发酵时期的花生壳材料为栽培基质,以本土菌群不同发酵时期为对照,对矮牵牛在不同处理基质中的生长发育进行检测,从而从生物学角度研究添加外源微生物及不同发酵时间对花生壳基质腐熟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外源微生物可以有效改善基质理化性质及矿质营养;添加EM菌处理发酵腐熟时间最短,为30 d,添加粗纤维降解菌的处理次之,CK组发酵腐熟时间最长,为75 d。栽培试验结果显示:接种生物菌剂能明显促进矮牵牛生长,其中接种粗纤维降解菌并发酵30 d的处理,株高、冠幅、叶面积等显著高于同期其他处理及CK组,其形态综合评价指数最高,为0.714,但始花期及单株着花量均显著低于CK组处理,且随着发酵的继续,矮牵牛的生长有下降趋势;各处理叶片生理指标差异不显著,矮牵牛生长代谢均表现出稳定的状态,生长发育正常。综合基质理化性质变化、形态综合评价指数以及叶片生理指标,接种粗纤维降解菌并发酵30 d的花生壳基质毒性较小,可以作为营养生长栽培基质使用。
2018年05期 v.49;No.296 1157-1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K] [下载:243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9 ] |[阅读:0 ] - 盖旭;李伟;刘庆超;刘庆华;王奎玲;
以矮牵牛为试验材料,分别以添加EM菌、粗纤维降解菌、金宝贝复合菌剂三种外源微生物后不同发酵时期的花生壳材料为栽培基质,以本土菌群不同发酵时期为对照,对矮牵牛在不同处理基质中的生长发育进行检测,从而从生物学角度研究添加外源微生物及不同发酵时间对花生壳基质腐熟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外源微生物可以有效改善基质理化性质及矿质营养;添加EM菌处理发酵腐熟时间最短,为30 d,添加粗纤维降解菌的处理次之,CK组发酵腐熟时间最长,为75 d。栽培试验结果显示:接种生物菌剂能明显促进矮牵牛生长,其中接种粗纤维降解菌并发酵30 d的处理,株高、冠幅、叶面积等显著高于同期其他处理及CK组,其形态综合评价指数最高,为0.714,但始花期及单株着花量均显著低于CK组处理,且随着发酵的继续,矮牵牛的生长有下降趋势;各处理叶片生理指标差异不显著,矮牵牛生长代谢均表现出稳定的状态,生长发育正常。综合基质理化性质变化、形态综合评价指数以及叶片生理指标,接种粗纤维降解菌并发酵30 d的花生壳基质毒性较小,可以作为营养生长栽培基质使用。
2018年05期 v.49;No.296 1157-1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K] [下载:243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9 ] |[阅读:0 ] - 解秋;王敏;张旭辉;卞荣军;李恋卿;潘根兴;
利用玉米秸秆炭、木醋液与化肥等原料制成生物质炭基肥,通过盆栽试验研究生物质炭与木醋液复配制肥对玉米苗期农艺性状、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炭基肥比较,添加20%、40%木醋液的炭基肥氮素利用率分别提高13.87%和23.49%。炭基肥处理对玉米苗期各农艺性状有显著(P <0.05)提高作用,其中木醋液添加量在40%的炭基肥处理最大叶面积较常规炭基肥显著提高10.24%,地下部生物量比其他处理提高9.16%~22.76%。在玉米生长过程中,炭基肥各个处理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均高于化肥,20%和40%高木醋液含量的炭基肥处理玉米植株茎和叶的硝酸盐含量分别比常规炭基肥提高14.95%、17.45%和60.98%、75.61%。因此,复配木醋液的生物质炭基肥在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植物生长方面具有很好潜力。
2018年05期 v.49;No.296 1165-1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781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41 ] |[阅读:0 ] - 解秋;王敏;张旭辉;卞荣军;李恋卿;潘根兴;
利用玉米秸秆炭、木醋液与化肥等原料制成生物质炭基肥,通过盆栽试验研究生物质炭与木醋液复配制肥对玉米苗期农艺性状、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炭基肥比较,添加20%、40%木醋液的炭基肥氮素利用率分别提高13.87%和23.49%。炭基肥处理对玉米苗期各农艺性状有显著(P <0.05)提高作用,其中木醋液添加量在40%的炭基肥处理最大叶面积较常规炭基肥显著提高10.24%,地下部生物量比其他处理提高9.16%~22.76%。在玉米生长过程中,炭基肥各个处理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均高于化肥,20%和40%高木醋液含量的炭基肥处理玉米植株茎和叶的硝酸盐含量分别比常规炭基肥提高14.95%、17.45%和60.98%、75.61%。因此,复配木醋液的生物质炭基肥在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植物生长方面具有很好潜力。
2018年05期 v.49;No.296 1165-1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781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41 ] |[阅读:0 ] - 李科;马剑;
采用四元二次旋转组合设计,设置氮肥、磷肥、钾肥、生物有机肥四个因素,研究了庆阳市自然降水条件下生物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对冬小麦产量及其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4(N155.25 kg hm~(-2)、P_2O_5157.5 kg hm~(-2)、K_2O17.55 kg hm~(-2)、OM168.75 kg hm~(-2))小麦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率最高,籽粒产量为5594.4 kg hm~(-2),比CK(4439.7 kg hm~(-2))增加了26.20%,水分利用率为12.75 kg hm~(-2) mm~(-1),比CK(9.9 kg hm~(-2) mm~(-1))增加2.85 kg hm~(-2) mm~(-1);经相关性分析表明,产量与水分利用率二者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998,产量与耗水量之间、耗水量与水分利用率均无明显的相关关系;通过模拟寻优得到水分利用率最佳时的施肥方案为N∶P_2O_5∶K_2O∶OM=1∶0.34∶0.11∶1.08。
2018年05期 v.49;No.296 1170-1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6K] [下载:288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0 ] - 李科;马剑;
采用四元二次旋转组合设计,设置氮肥、磷肥、钾肥、生物有机肥四个因素,研究了庆阳市自然降水条件下生物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对冬小麦产量及其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4(N155.25 kg hm~(-2)、P_2O_5157.5 kg hm~(-2)、K_2O17.55 kg hm~(-2)、OM168.75 kg hm~(-2))小麦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率最高,籽粒产量为5594.4 kg hm~(-2),比CK(4439.7 kg hm~(-2))增加了26.20%,水分利用率为12.75 kg hm~(-2) mm~(-1),比CK(9.9 kg hm~(-2) mm~(-1))增加2.85 kg hm~(-2) mm~(-1);经相关性分析表明,产量与水分利用率二者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998,产量与耗水量之间、耗水量与水分利用率均无明显的相关关系;通过模拟寻优得到水分利用率最佳时的施肥方案为N∶P_2O_5∶K_2O∶OM=1∶0.34∶0.11∶1.08。
2018年05期 v.49;No.296 1170-1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6K] [下载:288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0 ] - 渠佳慧;李立军;李晓婷;
研究对比燕麦与箭筈豌豆不同行比例间作对作物产量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为改善内蒙古农牧交错区饲用作物种植模式单一及土壤养分偏耗严重等问题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以燕麦(蒙农大燕2号)和箭筈豌豆为材料,按行播Y∶D=1∶1(燕麦1行,豌豆1行)、1∶2(燕麦1行,豌豆2行)、1∶3(燕麦1行,豌豆3行)、1∶4(燕麦1行,豌豆4行),Y∶D=2∶1(燕麦2行,豌豆1行)、3∶1(燕麦3行,豌豆1行)和4∶1(燕麦4行,豌豆1行)共7种间作比例、Y(燕麦)与D(箭筈豌豆)2种单作处理,比较燕麦和箭筈豌豆产量、土壤理化性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Y∶D=3∶1处理产量较高,容重较低,2015年和2016年较燕麦和箭筈豌豆单作分别降低了1.74%、0.09%和2.34%、3.16%。Y∶D=3∶1处理直径> 0.25 mm的土壤团聚体含量较高,2015年和2016年较燕麦单作分别提高了5.42%、8.45%。2015年和2016年Y∶D=2∶1处理速效磷、全磷、速效钾、全钾含量均最高,全磷含量较燕麦和箭筈豌豆单作分别提高了55.75%、66.53%和44.59%、60.53%;全钾含量较燕麦和箭筈豌豆单作分别提高了33.51%、23.67%和24.7%、13.4%,Y∶D=3∶1处理次之。综合饲草产量和对土壤性状的影响,Y∶D=2∶1处理和Y∶D=3∶1处理的效果都比较适合内蒙古农牧交错区推广。
2018年05期 v.49;No.296 1176-1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4K] [下载:645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48 ] |[阅读:0 ] - 渠佳慧;李立军;李晓婷;
研究对比燕麦与箭筈豌豆不同行比例间作对作物产量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为改善内蒙古农牧交错区饲用作物种植模式单一及土壤养分偏耗严重等问题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以燕麦(蒙农大燕2号)和箭筈豌豆为材料,按行播Y∶D=1∶1(燕麦1行,豌豆1行)、1∶2(燕麦1行,豌豆2行)、1∶3(燕麦1行,豌豆3行)、1∶4(燕麦1行,豌豆4行),Y∶D=2∶1(燕麦2行,豌豆1行)、3∶1(燕麦3行,豌豆1行)和4∶1(燕麦4行,豌豆1行)共7种间作比例、Y(燕麦)与D(箭筈豌豆)2种单作处理,比较燕麦和箭筈豌豆产量、土壤理化性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Y∶D=3∶1处理产量较高,容重较低,2015年和2016年较燕麦和箭筈豌豆单作分别降低了1.74%、0.09%和2.34%、3.16%。Y∶D=3∶1处理直径> 0.25 mm的土壤团聚体含量较高,2015年和2016年较燕麦单作分别提高了5.42%、8.45%。2015年和2016年Y∶D=2∶1处理速效磷、全磷、速效钾、全钾含量均最高,全磷含量较燕麦和箭筈豌豆单作分别提高了55.75%、66.53%和44.59%、60.53%;全钾含量较燕麦和箭筈豌豆单作分别提高了33.51%、23.67%和24.7%、13.4%,Y∶D=3∶1处理次之。综合饲草产量和对土壤性状的影响,Y∶D=2∶1处理和Y∶D=3∶1处理的效果都比较适合内蒙古农牧交错区推广。
2018年05期 v.49;No.296 1176-1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4K] [下载:645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48 ] |[阅读:0 ] - 高庆月;张秀省;褚鹏飞;戴明勋;侯丹平;王正平;
本试验以国产草本泥炭为材料,设置5个润湿剂喷施浓度处理:以不喷施处理为对照(CK),分别喷施50(T_(50))、100(T_(100))、200(T_(200))和300 ml m~(-3)(T_(300)),研究不同处理对国产草本泥炭物理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润湿剂喷施浓度100~300 ml m~(-3)处理的泥炭总孔隙度较对照显著增大,其中喷施100 ml m~(-3)处理的总孔隙度和持水孔隙度分别提高了7.23%和16.79%,通气孔隙度降低了17.33%。泥炭大小孔隙比随喷施浓度增加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以喷施100 ml m~(-3)的处理最低,为27.54%;以喷施300 ml m~(-3)时最高,为43.48%。喷施润湿剂对泥炭pH值无显著影响,其饱和含水量显著升高,以喷施100 ml m~(-3)时最高,达222.38%,该处理在24 h和144 h的泥炭水分散失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泥炭连续3次充分湿润时间均表现为T_(300)<T_(200)<T_(100)<T_(50)<CK。综上所述,润湿剂喷施浓度为100 ml m~(-3)的处理有效提升了国产草本泥炭的孔隙特性和保水性能,可为国产优质泥炭的生产提供理论参考。
2018年05期 v.49;No.296 1184-1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3K] [下载:166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5 ] |[阅读:0 ] - 高庆月;张秀省;褚鹏飞;戴明勋;侯丹平;王正平;
本试验以国产草本泥炭为材料,设置5个润湿剂喷施浓度处理:以不喷施处理为对照(CK),分别喷施50(T_(50))、100(T_(100))、200(T_(200))和300 ml m~(-3)(T_(300)),研究不同处理对国产草本泥炭物理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润湿剂喷施浓度100~300 ml m~(-3)处理的泥炭总孔隙度较对照显著增大,其中喷施100 ml m~(-3)处理的总孔隙度和持水孔隙度分别提高了7.23%和16.79%,通气孔隙度降低了17.33%。泥炭大小孔隙比随喷施浓度增加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以喷施100 ml m~(-3)的处理最低,为27.54%;以喷施300 ml m~(-3)时最高,为43.48%。喷施润湿剂对泥炭pH值无显著影响,其饱和含水量显著升高,以喷施100 ml m~(-3)时最高,达222.38%,该处理在24 h和144 h的泥炭水分散失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泥炭连续3次充分湿润时间均表现为T_(300)<T_(200)<T_(100)<T_(50)<CK。综上所述,润湿剂喷施浓度为100 ml m~(-3)的处理有效提升了国产草本泥炭的孔隙特性和保水性能,可为国产优质泥炭的生产提供理论参考。
2018年05期 v.49;No.296 1184-1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3K] [下载:166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5 ] |[阅读:0 ] - 蔡树美;徐四新;张德闪;顾富家;吕卫光;郑宪清;诸海焘;
采用田间定位试验,设置菜蚓共作和花菜单作2个处理,在原位改良2年后比较了土壤物理指标、基础化学指标和生物学性质指标的变化,明确了菜蚓共作对滩涂盐碱地土壤质量和花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菜蚓共作处理较花菜单作处理使0~20 cm土壤容重降低22.8%,有机质和速效氮分别提高9.1%和29.2%,EC值、盐分和碱化度分别下降24.1%、19.0%和19.1%,pH值下降了0.17,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分别提高82.7%、0.7%和50.4%,花菜产量提高23.1%。与花菜单作相比,菜蚓共作改变了0~80 cm各土层水盐分布变化特征,增加土壤养分含量,缓解土壤盐碱化,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是提升滩涂盐碱地土壤生态质量的有效措施。
2018年05期 v.49;No.296 1191-1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2K] [下载:384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8 ] |[阅读:0 ] - 蔡树美;徐四新;张德闪;顾富家;吕卫光;郑宪清;诸海焘;
采用田间定位试验,设置菜蚓共作和花菜单作2个处理,在原位改良2年后比较了土壤物理指标、基础化学指标和生物学性质指标的变化,明确了菜蚓共作对滩涂盐碱地土壤质量和花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菜蚓共作处理较花菜单作处理使0~20 cm土壤容重降低22.8%,有机质和速效氮分别提高9.1%和29.2%,EC值、盐分和碱化度分别下降24.1%、19.0%和19.1%,pH值下降了0.17,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分别提高82.7%、0.7%和50.4%,花菜产量提高23.1%。与花菜单作相比,菜蚓共作改变了0~80 cm各土层水盐分布变化特征,增加土壤养分含量,缓解土壤盐碱化,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是提升滩涂盐碱地土壤生态质量的有效措施。
2018年05期 v.49;No.296 1191-1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2K] [下载:384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8 ] |[阅读:0 ] - 崔士友;张蛟;翟彩娇;冯芝祥;
为促进沿海滩涂盐碱地脱盐和开发利用,研究了三个秸秆覆盖水平——0、1.5和3 kg m~(-2)下滨海重盐土(EC1:5=4.18 dS m~(-1))土壤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种秸秆覆盖量对0~40 cm表土均具有较好的快速脱盐效果,处理后3个半月0~20 cm和20~40 cm的土壤盐分分别降至0.18/0.15和0.80/0.41 dS m~(-1),0~40 cm土层脱盐率达90%以上。回归分析表明土壤盐分含量与累积降雨量、淋洗方程(ECa/ECi与Dw/Ds间的关系)均表现为指数函数关系,模拟的效果均较好(P <0.01)。1.5 kgm~(-2)秸秆覆盖条件下0~20 cm和0~40 cm土壤剖面脱盐80%需要142 mm和324 mm的累积降雨量,而3 kg m~(-2)秸秆覆盖条件下0~20 cm和0~40 cm土壤剖面脱盐80%需要186 mm和316 mm的累积降雨量。两种覆盖量脱盐效果的差别主要体现在1m剖面的60~100 cm。秸秆覆盖增加了雨季滨海重盐土的淋洗效果,秸秆覆盖条件下滨海重滩涂脱盐80%需要320 mm的累积降雨量,江苏沿海地区雨季(6~8月)的常年雨量可满足这一要求。
2018年05期 v.49;No.296 1198-12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6K] [下载:194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0 ] - 崔士友;张蛟;翟彩娇;冯芝祥;
为促进沿海滩涂盐碱地脱盐和开发利用,研究了三个秸秆覆盖水平——0、1.5和3 kg m~(-2)下滨海重盐土(EC1:5=4.18 dS m~(-1))土壤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种秸秆覆盖量对0~40 cm表土均具有较好的快速脱盐效果,处理后3个半月0~20 cm和20~40 cm的土壤盐分分别降至0.18/0.15和0.80/0.41 dS m~(-1),0~40 cm土层脱盐率达90%以上。回归分析表明土壤盐分含量与累积降雨量、淋洗方程(ECa/ECi与Dw/Ds间的关系)均表现为指数函数关系,模拟的效果均较好(P <0.01)。1.5 kgm~(-2)秸秆覆盖条件下0~20 cm和0~40 cm土壤剖面脱盐80%需要142 mm和324 mm的累积降雨量,而3 kg m~(-2)秸秆覆盖条件下0~20 cm和0~40 cm土壤剖面脱盐80%需要186 mm和316 mm的累积降雨量。两种覆盖量脱盐效果的差别主要体现在1m剖面的60~100 cm。秸秆覆盖增加了雨季滨海重盐土的淋洗效果,秸秆覆盖条件下滨海重滩涂脱盐80%需要320 mm的累积降雨量,江苏沿海地区雨季(6~8月)的常年雨量可满足这一要求。
2018年05期 v.49;No.296 1198-12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6K] [下载:194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0 ] - 杨峻;白中科;
为研究矿区土壤侵蚀的变化特征并探讨土壤侵蚀分级方法的适用性,以平朔矿区为例,根据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运用遥感影像、土地利用数据和数字高程数据,借助ENVI与Arc GIS软件,对矿区1986、2000和2013年进行了三期土壤侵蚀强度分级。分析了数量变化和时空变化的特征,并以此对平朔矿区的土壤侵蚀强度进行了分区。结果表明:平朔矿区各土壤侵蚀等级面积有着微度侵蚀>轻度侵蚀>中度侵蚀>强烈侵蚀>极强烈侵蚀>剧烈侵蚀的特征,侵蚀状况的时空变化与矿区人为扰动的影响相一致,但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的"三因子"法在矿区的应用应得到改进,需综合考虑矿区不同土壤类型、植被类型和地质条件等对土壤侵蚀的影响,使其更适合在矿区内应用。
2018年05期 v.49;No.296 1206-1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3K] [下载:415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0 ] - 杨峻;白中科;
为研究矿区土壤侵蚀的变化特征并探讨土壤侵蚀分级方法的适用性,以平朔矿区为例,根据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运用遥感影像、土地利用数据和数字高程数据,借助ENVI与Arc GIS软件,对矿区1986、2000和2013年进行了三期土壤侵蚀强度分级。分析了数量变化和时空变化的特征,并以此对平朔矿区的土壤侵蚀强度进行了分区。结果表明:平朔矿区各土壤侵蚀等级面积有着微度侵蚀>轻度侵蚀>中度侵蚀>强烈侵蚀>极强烈侵蚀>剧烈侵蚀的特征,侵蚀状况的时空变化与矿区人为扰动的影响相一致,但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的"三因子"法在矿区的应用应得到改进,需综合考虑矿区不同土壤类型、植被类型和地质条件等对土壤侵蚀的影响,使其更适合在矿区内应用。
2018年05期 v.49;No.296 1206-1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3K] [下载:415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0 ] - 刘绪军;延秀杰;
植物篱系统内部发挥的作用不尽相同,研究分析植物篱系统内影响土壤抗蚀性能、水土保持效果的主要部位,为黑土区推广应用植物篱模式提供技术支撑。通过小区定点试验研究发现,在黑土区植物篱模式中,篱带植物部位的土壤结构优于篱间耕地,篱带部位的土壤抗蚀性也高于篱间耕地部位,而土壤入渗性和抗冲性与篱间部位相比有显著的提高,由此可见,在黑土区坡耕地中由于引入了植物篱,篱带植物根系的作用,改善了土壤结构与性能,固结了土壤,提高了土壤综合抗蚀性能,从而发挥了减轻水土流失的重要作用。在黑土区植物篱模式内,篱带部位植物是影响土壤综合抗蚀性能和防蚀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植物模式研究应用中,要注重篱带植物品种保持水土性能的研究,开发优良植物篱品种,以提高植物篱模式的综合效益,进一步促进植物篱模式在黑土区的推广应用。
2018年05期 v.49;No.296 1214-1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337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0 ] - 刘绪军;延秀杰;
植物篱系统内部发挥的作用不尽相同,研究分析植物篱系统内影响土壤抗蚀性能、水土保持效果的主要部位,为黑土区推广应用植物篱模式提供技术支撑。通过小区定点试验研究发现,在黑土区植物篱模式中,篱带植物部位的土壤结构优于篱间耕地,篱带部位的土壤抗蚀性也高于篱间耕地部位,而土壤入渗性和抗冲性与篱间部位相比有显著的提高,由此可见,在黑土区坡耕地中由于引入了植物篱,篱带植物根系的作用,改善了土壤结构与性能,固结了土壤,提高了土壤综合抗蚀性能,从而发挥了减轻水土流失的重要作用。在黑土区植物篱模式内,篱带部位植物是影响土壤综合抗蚀性能和防蚀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植物模式研究应用中,要注重篱带植物品种保持水土性能的研究,开发优良植物篱品种,以提高植物篱模式的综合效益,进一步促进植物篱模式在黑土区的推广应用。
2018年05期 v.49;No.296 1214-1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337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0 ] - 孙光;李果;罗遵兰;吕凤春;邹源;
N_2O是重要的温室气体之一,其增温效应是CO_2的150~200倍。旱地土壤是N_2O主要排放源,其排放通量在介于0~1000μg m~(-2) h-1,旱地作物生长期土壤N_2O排放通量一般呈现1~3次峰值。通过对旱地N_2O排放影响因素分析,总结出:正常施肥结合秸秆还田>农民传统施肥或习惯性施肥>优化施肥、优化施肥+有机肥、控释肥+有机肥、控释肥,有机肥>有机无机混肥>缓释尿素、生物质碳、硝化抑制剂;土壤N_2O的排放量与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呈正相关,微咸水>再生水、清水;栽培模式对旱地N_2O排放的影响不明确,结果存在分歧;单种作物>混合作物;菜地>玉米地>小麦>大豆;农林系统>撂荒地>农草系统>纯玉米地系统;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土壤中的硝化细菌、地表温度、土壤温度、酸雨、土壤PH值等其他因素也影响N_2O的排放。
2018年05期 v.49;No.296 1220-1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673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0 ] - 孙光;李果;罗遵兰;吕凤春;邹源;
N_2O是重要的温室气体之一,其增温效应是CO_2的150~200倍。旱地土壤是N_2O主要排放源,其排放通量在介于0~1000μg m~(-2) h-1,旱地作物生长期土壤N_2O排放通量一般呈现1~3次峰值。通过对旱地N_2O排放影响因素分析,总结出:正常施肥结合秸秆还田>农民传统施肥或习惯性施肥>优化施肥、优化施肥+有机肥、控释肥+有机肥、控释肥,有机肥>有机无机混肥>缓释尿素、生物质碳、硝化抑制剂;土壤N_2O的排放量与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呈正相关,微咸水>再生水、清水;栽培模式对旱地N_2O排放的影响不明确,结果存在分歧;单种作物>混合作物;菜地>玉米地>小麦>大豆;农林系统>撂荒地>农草系统>纯玉米地系统;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土壤中的硝化细菌、地表温度、土壤温度、酸雨、土壤PH值等其他因素也影响N_2O的排放。
2018年05期 v.49;No.296 1220-1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673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0 ] - 黄安香;杨守禄;杨定云;姚加加;张彦雄;
在食用竹笋地喷施外源硝酸铅和硝酸镉混合物5(低)、50(中)、500(高)mg m~(-2)模拟土壤铅和镉的污染,研究土壤中铅(Pb)和镉(Cd)及其有效态在土壤不同剖面深度中的积累、迁移模式及潜在生态风险。采用铝模块消解法提取、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分析铅和镉在土壤剖面0~10 cm(A层),10~20 cm(B层)和20~40 cm(C层)的积累、迁移及其潜在生态风险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第60 d后高浓度污染的土壤中铅、镉的积累在A,B和C层分别为66.20、12.03,52.38、6.56和49.27、2.09 mg kg~(-1);中浓度分别为52.38、6.56,46.23、2.47和40.24、2.46 mg kg~(-1);低浓度分别为49.27、2.09,42.72、2.43和41.29、2.14 mg kg~(-1)。铅含量达到国家标准GB15618-2008规定(小于80 mg kg~(-1))的二级农用地要求,镉未达到国家标准规定的相应要求(小于1.0 mg kg~(-1))。表层土壤的迁移速率最快,铅和镉的迁移主要受有效态迁移的影响;潜在生态风险随着浓度增大而递增,土壤表层受污染程度较强,难以实现自我修复,土壤剖面20 cm以下风险指数较小,污染程度较低。总之,土壤中铅和镉的动态积累迁移及潜在生态风险在A层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B层呈现先上升后降低再平衡的趋势,C层呈现轻微上升,然后平衡的趋势。为了解铅镉在土壤中的积累迁移模式,快速治理受铅和镉污染的土壤,评价竹笋食用安全性提供理论基础。
2018年05期 v.49;No.296 1225-12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9K] [下载:407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0 ] - 黄安香;杨守禄;杨定云;姚加加;张彦雄;
在食用竹笋地喷施外源硝酸铅和硝酸镉混合物5(低)、50(中)、500(高)mg m~(-2)模拟土壤铅和镉的污染,研究土壤中铅(Pb)和镉(Cd)及其有效态在土壤不同剖面深度中的积累、迁移模式及潜在生态风险。采用铝模块消解法提取、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分析铅和镉在土壤剖面0~10 cm(A层),10~20 cm(B层)和20~40 cm(C层)的积累、迁移及其潜在生态风险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第60 d后高浓度污染的土壤中铅、镉的积累在A,B和C层分别为66.20、12.03,52.38、6.56和49.27、2.09 mg kg~(-1);中浓度分别为52.38、6.56,46.23、2.47和40.24、2.46 mg kg~(-1);低浓度分别为49.27、2.09,42.72、2.43和41.29、2.14 mg kg~(-1)。铅含量达到国家标准GB15618-2008规定(小于80 mg kg~(-1))的二级农用地要求,镉未达到国家标准规定的相应要求(小于1.0 mg kg~(-1))。表层土壤的迁移速率最快,铅和镉的迁移主要受有效态迁移的影响;潜在生态风险随着浓度增大而递增,土壤表层受污染程度较强,难以实现自我修复,土壤剖面20 cm以下风险指数较小,污染程度较低。总之,土壤中铅和镉的动态积累迁移及潜在生态风险在A层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B层呈现先上升后降低再平衡的趋势,C层呈现轻微上升,然后平衡的趋势。为了解铅镉在土壤中的积累迁移模式,快速治理受铅和镉污染的土壤,评价竹笋食用安全性提供理论基础。
2018年05期 v.49;No.296 1225-12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9K] [下载:407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0 ] - 古力扎提·艾买提;阿不都拉·阿不力孜;茹克亚·沙吾提;阿不都艾尼·阿不里;尼加提·卡斯木;
以新疆准东露天煤矿为研究靶区,对矿区周围不同程度铅污染土壤进行采集与光谱测定,分析不同铅含量土壤高光谱反射率特征,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和偏最小二乘回归建立土壤铅含量估算模型并进行精度检验。结果表明:在土壤铅含量与近红外和中红外波段部分光谱反射率之间的相关性较高,二阶微分处理之后的光谱数据建模精度高于其他处理方法。偏最小二乘回归建立模型估算效果优于多元线性回归建立的模型精度,其最优的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校正和验证的决定系数(R~2)分别达到了0.71和0.69,其校正和验证的均方根误差(RMSE)值分别为4.42 mg kg~(-1)和2.69 mg kg~(-1),以及相对分析误差(RPD)值为2.36,该模型能够较好地估算土壤铅含量,从而为土壤重金属污染快速监测提供技术方法和理论依据。
2018年05期 v.49;No.296 1233-1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下载:238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8 ] |[阅读:0 ] - 古力扎提·艾买提;阿不都拉·阿不力孜;茹克亚·沙吾提;阿不都艾尼·阿不里;尼加提·卡斯木;
以新疆准东露天煤矿为研究靶区,对矿区周围不同程度铅污染土壤进行采集与光谱测定,分析不同铅含量土壤高光谱反射率特征,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和偏最小二乘回归建立土壤铅含量估算模型并进行精度检验。结果表明:在土壤铅含量与近红外和中红外波段部分光谱反射率之间的相关性较高,二阶微分处理之后的光谱数据建模精度高于其他处理方法。偏最小二乘回归建立模型估算效果优于多元线性回归建立的模型精度,其最优的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校正和验证的决定系数(R~2)分别达到了0.71和0.69,其校正和验证的均方根误差(RMSE)值分别为4.42 mg kg~(-1)和2.69 mg kg~(-1),以及相对分析误差(RPD)值为2.36,该模型能够较好地估算土壤铅含量,从而为土壤重金属污染快速监测提供技术方法和理论依据。
2018年05期 v.49;No.296 1233-1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下载:238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8 ] |[阅读: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