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

  • 水耕人为土时间序列的植硅体及其闭留碳演变特征

    陈留美;张甘霖;

    以浙江慈溪滨海沉积物上发育的5个具有不同植稻年龄的水耕人为土剖面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土壤中的植硅体及其闭留碳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水耕人为土时间序列土壤中植硅体的含量变幅为3.67~17.51 g kg-1。水耕人为土中植硅体的剖面分布特征与有机碳相似,呈现出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含量逐渐降低的趋势。其剖面分布特征表明植硅体在水耕人为土中不易移动。与起源土相比,水耕人为土表层植硅体含量有较大程度的增加,说明植稻有利于植硅体在土壤表层富集。而植硅体随植稻年龄的增加没有表现出有规律的增加或减少趋势。统计分析表明植硅体和总硅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植硅体对土壤发生中的硅循环起着重要作用。水稻产生的植硅体其体内闭留的碳量较高,但由于土体内植硅体总量较低,植硅体闭留碳仅占总有机碳的0.93%~1.68%。现有数据表明,仅通过根系与残茬返还土壤,种植富硅植物水稻并不能显著增强土壤的长期固碳能力。由于植硅体固定的碳在土壤环境中比较稳定,如果能强化秸秆还田,植稻对于土壤长期固碳具有意义。

    2011年05期 v.42;No.254 1025-10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8K]
    [下载:615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46 ] |[阅读:0 ]
  • 水耕人为土时间序列的植硅体及其闭留碳演变特征

    陈留美;张甘霖;

    以浙江慈溪滨海沉积物上发育的5个具有不同植稻年龄的水耕人为土剖面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土壤中的植硅体及其闭留碳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水耕人为土时间序列土壤中植硅体的含量变幅为3.67~17.51 g kg-1。水耕人为土中植硅体的剖面分布特征与有机碳相似,呈现出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含量逐渐降低的趋势。其剖面分布特征表明植硅体在水耕人为土中不易移动。与起源土相比,水耕人为土表层植硅体含量有较大程度的增加,说明植稻有利于植硅体在土壤表层富集。而植硅体随植稻年龄的增加没有表现出有规律的增加或减少趋势。统计分析表明植硅体和总硅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植硅体对土壤发生中的硅循环起着重要作用。水稻产生的植硅体其体内闭留的碳量较高,但由于土体内植硅体总量较低,植硅体闭留碳仅占总有机碳的0.93%~1.68%。现有数据表明,仅通过根系与残茬返还土壤,种植富硅植物水稻并不能显著增强土壤的长期固碳能力。由于植硅体固定的碳在土壤环境中比较稳定,如果能强化秸秆还田,植稻对于土壤长期固碳具有意义。

    2011年05期 v.42;No.254 1025-10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8K]
    [下载:615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46 ] |[阅读:1 ]
  • 基于规则引擎的土壤类型自动检索的研究

    邱琳;李安波;

    定量化的土壤系统分类体系的建立推动了土壤类型自动检索的研究。但以往研究并未关注土壤系统分类体系仍需不断修订的现状,所开发系统的推理代码与知识规则通常互相绑定,当知识规则改变时,推理代码需要重新开发,导致已有的系统被弃用,这阻碍了土壤类型自动检索系统的推广和应用。针对上述问题,以《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第三版)为基础,建立了基于RuleML语言的、可随时修改和扩展的规则库。然后利用规则引擎工具NxBRE,使土壤类型的检索规则与推理过程相分离,知识规则的改变不需要重新编写推理过程代码,并最终实现了土壤类型的自动检索。

    2011年05期 v.42;No.254 1031-1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9K]
    [下载:150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4 ] |[阅读:0 ]
  • 基于规则引擎的土壤类型自动检索的研究

    邱琳;李安波;

    定量化的土壤系统分类体系的建立推动了土壤类型自动检索的研究。但以往研究并未关注土壤系统分类体系仍需不断修订的现状,所开发系统的推理代码与知识规则通常互相绑定,当知识规则改变时,推理代码需要重新开发,导致已有的系统被弃用,这阻碍了土壤类型自动检索系统的推广和应用。针对上述问题,以《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第三版)为基础,建立了基于RuleML语言的、可随时修改和扩展的规则库。然后利用规则引擎工具NxBRE,使土壤类型的检索规则与推理过程相分离,知识规则的改变不需要重新编写推理过程代码,并最终实现了土壤类型的自动检索。

    2011年05期 v.42;No.254 1031-1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9K]
    [下载:150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4 ] |[阅读:0 ]
  • 土壤磁化率-温度(κ-T)曲线测定中的影响因素研究

    王思源;卢升高;

    土壤磁化率-温度曲线(κ-T)可用于鉴定土壤中磁性矿物类型。以水稻土、红壤、黄壤和砖红壤为对象,采用BaringtonMS2κ-T磁化率/温度系统,测定了不同土壤类型中磁性矿物种类。结果表明:水稻土κ-T曲线在300℃出现矿物相变点,黄壤、红壤和砖红壤在350℃出现相变点;水稻土和黄壤κ-T曲线呈现出磁铁矿的居里点(580℃),表明土壤磁性载体以磁铁矿为主;红壤和砖红壤的κ-T曲线呈现赤铁矿的居里点(680℃)。将水稻土和红壤分别制成2 mm、1 mm、0.30mm和0.15 mm的颗粒大小,称取相同质量土样(1 g)研究不同颗粒大小对土壤κ-T曲线测定的影响;称取过2 mm筛土样0.5 g、1 g、1.5 g和2 g,研究不同称样量对κ-T曲线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土壤类型,颗粒大小和称样量对κ-T曲线的测定有一定影响,但不会改变土壤中磁性矿物的相变点。它们对红壤和砖红壤的κ-T曲线测定影响甚少,对水稻土和黄壤的影响较大。实验证明在颗粒大小上选择过0.30 mm筛的土样,称样量上选择大于1 g的土样可以得到较明显的κ-T曲线,不会掩盖矿物的相变点。

    2011年05期 v.42;No.254 1035-10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4K]
    [下载:394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8 ] |[阅读:0 ]
  • 土壤磁化率-温度(κ-T)曲线测定中的影响因素研究

    王思源;卢升高;

    土壤磁化率-温度曲线(κ-T)可用于鉴定土壤中磁性矿物类型。以水稻土、红壤、黄壤和砖红壤为对象,采用BaringtonMS2κ-T磁化率/温度系统,测定了不同土壤类型中磁性矿物种类。结果表明:水稻土κ-T曲线在300℃出现矿物相变点,黄壤、红壤和砖红壤在350℃出现相变点;水稻土和黄壤κ-T曲线呈现出磁铁矿的居里点(580℃),表明土壤磁性载体以磁铁矿为主;红壤和砖红壤的κ-T曲线呈现赤铁矿的居里点(680℃)。将水稻土和红壤分别制成2 mm、1 mm、0.30mm和0.15 mm的颗粒大小,称取相同质量土样(1 g)研究不同颗粒大小对土壤κ-T曲线测定的影响;称取过2 mm筛土样0.5 g、1 g、1.5 g和2 g,研究不同称样量对κ-T曲线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土壤类型,颗粒大小和称样量对κ-T曲线的测定有一定影响,但不会改变土壤中磁性矿物的相变点。它们对红壤和砖红壤的κ-T曲线测定影响甚少,对水稻土和黄壤的影响较大。实验证明在颗粒大小上选择过0.30 mm筛的土样,称样量上选择大于1 g的土样可以得到较明显的κ-T曲线,不会掩盖矿物的相变点。

    2011年05期 v.42;No.254 1035-10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4K]
    [下载:394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8 ] |[阅读:0 ]
  • 坡度、雨强对塿土入渗特征的影响研究

    郝春红;潘英华;陈曦;崔素芳;

    利用室内人工降雨试验研究降雨强度和坡度对塿土水分入渗状况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并用数学方法对土壤入渗率与累积入渗量随时间变化过程进行数学模拟。试验结果表明:雨强对降雨入渗率及累积入渗量有显著影响。雨强在20~90 mm h-1之间,雨强越大,塿土初始入渗率越高,达到稳定的时间越短,土壤的稳定入渗率由于主要受制于土壤特性,因而各降雨强度间差异不显著;累积入渗量变化表现为随降雨强度增大而减少;坡度对土壤入渗率及累积入渗量基本无影响。运用数学模型对土壤入渗率及累积入渗量的变化过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Kostiakov经验模型与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IMA)两种模型均可用于模拟土壤入渗性能的变化过程,拟合精度均较高。

    2011年05期 v.42;No.254 1040-1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6K]
    [下载:630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39 ] |[阅读:0 ]
  • 坡度、雨强对塿土入渗特征的影响研究

    郝春红;潘英华;陈曦;崔素芳;

    利用室内人工降雨试验研究降雨强度和坡度对塿土水分入渗状况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并用数学方法对土壤入渗率与累积入渗量随时间变化过程进行数学模拟。试验结果表明:雨强对降雨入渗率及累积入渗量有显著影响。雨强在20~90 mm h-1之间,雨强越大,塿土初始入渗率越高,达到稳定的时间越短,土壤的稳定入渗率由于主要受制于土壤特性,因而各降雨强度间差异不显著;累积入渗量变化表现为随降雨强度增大而减少;坡度对土壤入渗率及累积入渗量基本无影响。运用数学模型对土壤入渗率及累积入渗量的变化过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Kostiakov经验模型与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IMA)两种模型均可用于模拟土壤入渗性能的变化过程,拟合精度均较高。

    2011年05期 v.42;No.254 1040-1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6K]
    [下载:630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39 ] |[阅读:0 ]
  • 盐化土壤微生物区系及理化性状对不同改良剂的响应研究

    张俊华;贾科利;

    系统分析了脱硫废弃物、专用改良剂和不同量菌肥对盐化土壤的改良效应,结果表明:单施脱硫废弃物对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影响很小,但可以有效增加真菌数量;单施专用改良剂或菌肥后微生物数量增幅相对较大,改良剂效果优于菌肥;脱硫废弃物、改良剂和菌肥同时施用可以显著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单施脱硫废弃物和菌肥对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作物收获后的指标影响很小;3种物料同时施用则可以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向日葵的株高、径粗、盘径、实粒数和百粒重都有显著增加。在施用脱硫废弃物和改良剂的前提下,菌肥施用量为45 kg hm-2的处理对盐化土壤改良效果最佳,但与施用量为30 kg hm-2的处理差异不显著。

    2011年05期 v.42;No.254 1045-10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2K]
    [下载:288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0 ]
  • 盐化土壤微生物区系及理化性状对不同改良剂的响应研究

    张俊华;贾科利;

    系统分析了脱硫废弃物、专用改良剂和不同量菌肥对盐化土壤的改良效应,结果表明:单施脱硫废弃物对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影响很小,但可以有效增加真菌数量;单施专用改良剂或菌肥后微生物数量增幅相对较大,改良剂效果优于菌肥;脱硫废弃物、改良剂和菌肥同时施用可以显著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单施脱硫废弃物和菌肥对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作物收获后的指标影响很小;3种物料同时施用则可以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向日葵的株高、径粗、盘径、实粒数和百粒重都有显著增加。在施用脱硫废弃物和改良剂的前提下,菌肥施用量为45 kg hm-2的处理对盐化土壤改良效果最佳,但与施用量为30 kg hm-2的处理差异不显著。

    2011年05期 v.42;No.254 1045-10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2K]
    [下载:288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0 ]
  • 南疆果园滴灌条件下土壤盐分的空间异质性分析——以农十四师224团典型地块为例

    刘国东;郑德明;姜益娟;王家强;王文明;

    土壤盐渍化是制约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障碍因子之一,在新疆,尤其是南疆,盐渍化更为严重。系统认识和掌握盐渍土的空间变异特征对于治理改良盐渍土和土壤盐渍动态变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区域变量理论,在GIS和地统计学技术支持下,通过地统计学的半变异函数和Kriging空间插值,以南疆和田地区农十四师224团为研究区,定量分析了试验区内不同层次土壤盐分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140~180 cm土层土壤盐分含量半方差函数的理论分布模型属于指数模型,其它各层属于球状模型;各土层含盐量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具有空间结构特征,都呈中等强度空间自相关性;由kriging插值可知,各土层含盐量的空间分布主要表现为条带状伴有斑块状分布。总体来说,试验区土壤盐渍化与次生盐渍化的防治是近期农业管理中所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2011年05期 v.42;No.254 1050-10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5K]
    [下载:258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0 ]
  • 南疆果园滴灌条件下土壤盐分的空间异质性分析——以农十四师224团典型地块为例

    刘国东;郑德明;姜益娟;王家强;王文明;

    土壤盐渍化是制约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障碍因子之一,在新疆,尤其是南疆,盐渍化更为严重。系统认识和掌握盐渍土的空间变异特征对于治理改良盐渍土和土壤盐渍动态变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区域变量理论,在GIS和地统计学技术支持下,通过地统计学的半变异函数和Kriging空间插值,以南疆和田地区农十四师224团为研究区,定量分析了试验区内不同层次土壤盐分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140~180 cm土层土壤盐分含量半方差函数的理论分布模型属于指数模型,其它各层属于球状模型;各土层含盐量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具有空间结构特征,都呈中等强度空间自相关性;由kriging插值可知,各土层含盐量的空间分布主要表现为条带状伴有斑块状分布。总体来说,试验区土壤盐渍化与次生盐渍化的防治是近期农业管理中所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2011年05期 v.42;No.254 1050-10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5K]
    [下载:258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0 ]
  • 新疆伊犁河谷新垦绿洲土壤盐渍化空间特征分析

    靳建辉;李志忠;凌智永;马鹏;吴美榕;齐升吉;林舒倩;

    在新疆西部伊犁河谷察布查尔县农业示范区采集表层土壤84个,进行了土壤盐分、有机质、pH值和电导率等指标进行实验和统计学分析,探索新垦绿洲表层土壤盐分的空间变化规律及其成因。结果表明:示范区土壤盐渍化明显,主要为硫酸盐和氯化物硫酸盐盐渍化。盐渍化程度主要为轻度、中度盐渍化。示范区西部,盐渍化程度呈现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大的趋势。东部受洪积扇微地形起伏变化的影响,盐土呈现点片相间分布的格局。中部在垄状隆起区域盐渍化程度较重,两边洼陷部分盐渍化程度较轻。示范区土壤盐渍化过程受地下水、原始地形起伏、原生盐分和人工灌溉等结构性因素和随机性因素的影响。平整土地、灌排结合、林草间作是防治土壤次生盐渍化的主要措施。

    2011年05期 v.42;No.254 1057-1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8K]
    [下载:513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8 ] |[阅读:0 ]
  • 新疆伊犁河谷新垦绿洲土壤盐渍化空间特征分析

    靳建辉;李志忠;凌智永;马鹏;吴美榕;齐升吉;林舒倩;

    在新疆西部伊犁河谷察布查尔县农业示范区采集表层土壤84个,进行了土壤盐分、有机质、pH值和电导率等指标进行实验和统计学分析,探索新垦绿洲表层土壤盐分的空间变化规律及其成因。结果表明:示范区土壤盐渍化明显,主要为硫酸盐和氯化物硫酸盐盐渍化。盐渍化程度主要为轻度、中度盐渍化。示范区西部,盐渍化程度呈现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大的趋势。东部受洪积扇微地形起伏变化的影响,盐土呈现点片相间分布的格局。中部在垄状隆起区域盐渍化程度较重,两边洼陷部分盐渍化程度较轻。示范区土壤盐渍化过程受地下水、原始地形起伏、原生盐分和人工灌溉等结构性因素和随机性因素的影响。平整土地、灌排结合、林草间作是防治土壤次生盐渍化的主要措施。

    2011年05期 v.42;No.254 1057-1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8K]
    [下载:513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8 ] |[阅读:0 ]
  • 不同栽培管理方式下土壤交换性盐基特征差异分析

    聂三安;葛体达;肖和艾;Kozo Iwasaki;张杨珠;

    为探讨不同栽培管理方式下土壤交换性盐基含量的特征,采用NH4OAC(pH 7.0)浸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分析了上海郊区大棚及露地栽培体系下有机和常规农业生产系统中土壤不同土层交换性盐基离子(K,Na,Ca,Mg)含量。结果表明,各盐基离子浓度为Ca>Mg>Na>K,有机园艺生产系统K、Na、Ca和Mg/K值及盐基总量(SEB)高于常规生产方式。露地有机园艺管理耕作层各盐基离子浓度高于常规管理,大棚有机生产方式下各盐基含量均显著高于常规生产方式(P<0.05),但容易引起土壤酸化。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园艺生产系统对Na、Ca和Mg/K值具有显著性影响,且大棚条件下更为明显。因此,不同园艺生产系统的管理方式改变了土壤盐基离子分布及其特性。

    2011年05期 v.42;No.254 1064-10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373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0 ]
  • 不同栽培管理方式下土壤交换性盐基特征差异分析

    聂三安;葛体达;肖和艾;Kozo Iwasaki;张杨珠;

    为探讨不同栽培管理方式下土壤交换性盐基含量的特征,采用NH4OAC(pH 7.0)浸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分析了上海郊区大棚及露地栽培体系下有机和常规农业生产系统中土壤不同土层交换性盐基离子(K,Na,Ca,Mg)含量。结果表明,各盐基离子浓度为Ca>Mg>Na>K,有机园艺生产系统K、Na、Ca和Mg/K值及盐基总量(SEB)高于常规生产方式。露地有机园艺管理耕作层各盐基离子浓度高于常规管理,大棚有机生产方式下各盐基含量均显著高于常规生产方式(P<0.05),但容易引起土壤酸化。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园艺生产系统对Na、Ca和Mg/K值具有显著性影响,且大棚条件下更为明显。因此,不同园艺生产系统的管理方式改变了土壤盐基离子分布及其特性。

    2011年05期 v.42;No.254 1064-10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373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0 ]
  • 麦冬与黄花菜在南方丘陵山区坡耕地保育土壤作用研究

    李洋洋;樊吉;张庆国;严力蛟;伍少福;朱雅莉;沈艳;

    为筛选出适宜于控制南方丘陵山区坡地水土流失的植物篱种类及其种植模式,在这些地区选择麦冬、黄花菜两种植物篱,研究不同的种植模式对坡耕地土壤营养保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麦冬双行处理方式下土壤的全氮的含量远远高于其它植物篱处理方式。麦冬单行和麦冬双行植物篱处理方式下,土壤的碱解氮含量比较高,黄花菜处理方式下土壤碱解氮含量较少。麦冬处理方式的土壤保育效果比黄花菜处理方式要好,麦冬双行比麦冬单行的土壤保育效果好。麦冬可以有效减少土壤和泥沙中营养元素的流失。有植物篱的处理方式减少泥沙流失效果显著,麦冬双行的水土保持效果好。

    2011年05期 v.42;No.254 1070-10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3K]
    [下载:283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0 ]
  • 麦冬与黄花菜在南方丘陵山区坡耕地保育土壤作用研究

    李洋洋;樊吉;张庆国;严力蛟;伍少福;朱雅莉;沈艳;

    为筛选出适宜于控制南方丘陵山区坡地水土流失的植物篱种类及其种植模式,在这些地区选择麦冬、黄花菜两种植物篱,研究不同的种植模式对坡耕地土壤营养保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麦冬双行处理方式下土壤的全氮的含量远远高于其它植物篱处理方式。麦冬单行和麦冬双行植物篱处理方式下,土壤的碱解氮含量比较高,黄花菜处理方式下土壤碱解氮含量较少。麦冬处理方式的土壤保育效果比黄花菜处理方式要好,麦冬双行比麦冬单行的土壤保育效果好。麦冬可以有效减少土壤和泥沙中营养元素的流失。有植物篱的处理方式减少泥沙流失效果显著,麦冬双行的水土保持效果好。

    2011年05期 v.42;No.254 1070-10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3K]
    [下载:283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0 ]
  • 基于GIS的陇南市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及其空间分异特征

    周俊菊;石培基;师玮;董小刚;

    土壤侵蚀是地理环境多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以水土流失通用方程为理论基础,利用国内外已有的土壤侵蚀研究成果,运用数学模型和GIS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降水、地形、土壤和植被因子对陇南市土壤侵蚀敏感性的影响,并按照敏感性等级标准进行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明确了土壤侵蚀敏感性分布规律及其地域差异。结果表明:陇南市土壤侵蚀整体敏感性较高,极敏感区和高度敏感区面积达13107.51 km2,占总面积的46.94%,主要分布在武都区、文县和礼县的中西部。轻度敏感和不敏感区面积较小,分别占总面积的17.85%和3.14%。在综合评价陇南市土壤侵蚀敏感性空间分异的基础上,针对不同敏感等级的土地利用规划提出对策。

    2011年05期 v.42;No.254 1076-10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3K]
    [下载:498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0 ]
  • 基于GIS的陇南市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及其空间分异特征

    周俊菊;石培基;师玮;董小刚;

    土壤侵蚀是地理环境多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以水土流失通用方程为理论基础,利用国内外已有的土壤侵蚀研究成果,运用数学模型和GIS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降水、地形、土壤和植被因子对陇南市土壤侵蚀敏感性的影响,并按照敏感性等级标准进行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明确了土壤侵蚀敏感性分布规律及其地域差异。结果表明:陇南市土壤侵蚀整体敏感性较高,极敏感区和高度敏感区面积达13107.51 km2,占总面积的46.94%,主要分布在武都区、文县和礼县的中西部。轻度敏感和不敏感区面积较小,分别占总面积的17.85%和3.14%。在综合评价陇南市土壤侵蚀敏感性空间分异的基础上,针对不同敏感等级的土地利用规划提出对策。

    2011年05期 v.42;No.254 1076-10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3K]
    [下载:498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0 ]
  • 广东荔枝园土壤养分肥力时空变化研究

    李国良;姚丽贤;张政勤;杨苞梅;何兆桓;周昌敏;黄连喜;国彬;涂仕华;

    采集广东省荔枝主产区果园土壤样本208个,评价土壤养分肥力现状,并与项目组2004年荔枝园土壤调查结果相比,探讨养分肥力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荔枝果园土壤整体肥力较低且不平衡;不同荔枝主产区土壤养分肥力状况差别很大,镁是荔枝园土壤最普遍缺乏的元素,钙次之;与2004年调查结果相比,荔枝园土壤养分肥力已经发生很大变化,主要表现为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效钙、有效镁、有效锌明显下降,有效硫、有效硼有所提高,有机质变化不大,从化肥投入量、中微量元素投入意识和荔枝种植模式三方面探讨了时空变化的主要原因。

    2011年05期 v.42;No.254 1081-10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481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0 ]
  • 广东荔枝园土壤养分肥力时空变化研究

    李国良;姚丽贤;张政勤;杨苞梅;何兆桓;周昌敏;黄连喜;国彬;涂仕华;

    采集广东省荔枝主产区果园土壤样本208个,评价土壤养分肥力现状,并与项目组2004年荔枝园土壤调查结果相比,探讨养分肥力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荔枝果园土壤整体肥力较低且不平衡;不同荔枝主产区土壤养分肥力状况差别很大,镁是荔枝园土壤最普遍缺乏的元素,钙次之;与2004年调查结果相比,荔枝园土壤养分肥力已经发生很大变化,主要表现为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效钙、有效镁、有效锌明显下降,有效硫、有效硼有所提高,有机质变化不大,从化肥投入量、中微量元素投入意识和荔枝种植模式三方面探讨了时空变化的主要原因。

    2011年05期 v.42;No.254 1081-10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481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0 ]
  • 天水小陇山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类群生态特征研究

    王继伟;巨天珍;曹春;樊振华;赵继超;

    通过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水小陇山李子与沙坝境内人工栽植的日本落叶松林地夏季土壤微生物数量、空间分布及多样性进行定位试验监测,结果表明,该区日本落叶松林土壤微生物类群主要以细菌为主,约占微生物总量的98%左右,其次为放线菌,真菌最少,共分离鉴定出12种菌属。微生物数量在土层0~40 cm范围内变化剧烈,随土层的加深呈1~3个数量级下降,明显有别于其他林地微生物分布规律,或许说明土壤肥力随土层加深下降明显,且多样性指数波动较大,物种丰富度较低,该区土壤质量可能存在不良状况。

    2011年05期 v.42;No.254 1087-10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6K]
    [下载:235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7 ] |[阅读:0 ]
  • 天水小陇山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类群生态特征研究

    王继伟;巨天珍;曹春;樊振华;赵继超;

    通过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水小陇山李子与沙坝境内人工栽植的日本落叶松林地夏季土壤微生物数量、空间分布及多样性进行定位试验监测,结果表明,该区日本落叶松林土壤微生物类群主要以细菌为主,约占微生物总量的98%左右,其次为放线菌,真菌最少,共分离鉴定出12种菌属。微生物数量在土层0~40 cm范围内变化剧烈,随土层的加深呈1~3个数量级下降,明显有别于其他林地微生物分布规律,或许说明土壤肥力随土层加深下降明显,且多样性指数波动较大,物种丰富度较低,该区土壤质量可能存在不良状况。

    2011年05期 v.42;No.254 1087-10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6K]
    [下载:235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7 ] |[阅读:0 ]
  • 北疆栽培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陆爽;张霞;谭勇;刘红玲;田中平;曾广萍;

    研究了北疆4个红花主产区及石河子大学实验站共5个区红花种植土壤微生物数量及组成,并用去趋势典范对应分析(DCCA)微生物数量与土壤养分、土壤水分和pH等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各区3大类土壤微生物数量均为细菌>放线菌>真菌;土壤微生物数量在不同区域表现为塔城>托里>161团>红旗农场>实验站。微生物数量与土壤理化因子间的DCCA分析表明:土壤环境因子中含水率、有机质、有效氮是决定五地微生物群落群分布的主导因子,微生物数量与土壤含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有机质、有效氮及有效磷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2011年05期 v.42;No.254 1093-10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3K]
    [下载:308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9 ] |[阅读:0 ]
  • 北疆栽培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陆爽;张霞;谭勇;刘红玲;田中平;曾广萍;

    研究了北疆4个红花主产区及石河子大学实验站共5个区红花种植土壤微生物数量及组成,并用去趋势典范对应分析(DCCA)微生物数量与土壤养分、土壤水分和pH等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各区3大类土壤微生物数量均为细菌>放线菌>真菌;土壤微生物数量在不同区域表现为塔城>托里>161团>红旗农场>实验站。微生物数量与土壤理化因子间的DCCA分析表明:土壤环境因子中含水率、有机质、有效氮是决定五地微生物群落群分布的主导因子,微生物数量与土壤含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有机质、有效氮及有效磷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2011年05期 v.42;No.254 1093-10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3K]
    [下载:308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9 ] |[阅读:0 ]
  • 刺萼龙葵对入侵地土壤可培养真菌多样性影响

    曲波;祝明炜;杨红;李楠;陈旭辉;李天来;

    为了研究刺萼龙葵入侵的微生物学机制,分别在2008年至2009年7月、8月在刺萼龙葵入侵严重的朝阳地区选择3个样区,即入侵区(Ⅰ)、耕作区(Ⅱ)及土著区(Ⅲ)进行选择性取土及抽样调查,对采集的75份土样经分离、纯化、鉴定的真菌分属30个属,通过对刺萼龙葵入侵区(Ⅰ)土壤真菌的培养,共分离鉴定出了约40种真菌,且分属21个属;其中在刺萼龙葵入侵区(Ⅰ)土壤真菌的各种类群中,以青霉属(Penicillium)、曲霉属(Aspergillus)、毛霉属(Mucor)、根霉属(Rhizopus)、木霉属(Trichoderma)、镰孢菌属(Fusarium)、枝顶孢属(Acremonium)种类较多,为优势类群,其分离频率分别为18.13%、15.20%、8.77%、8.77%、7.60%、5.85%、5.26%。而附球菌属(Epicoccum)、接霉属(Zygorhynchus)、节丛孢属(Arthrobotrys)、弯孢属(Cunularia)菌株数仅为1,为该区稀有类群;通过对入侵区(Ⅰ)、耕作区(Ⅱ)及土著区(Ⅲ)土壤真菌数量比较发现,入侵区(Ⅰ)土壤真菌数量是耕作区(Ⅱ)的1.6倍,而入侵区(Ⅰ)与土著区(Ⅲ)的土壤真菌数量相差不大,比例接近1;根据Jaccard相似性指数原理,入侵区(Ⅰ)、耕作区(Ⅱ)和土著区(Ⅲ)的土壤真菌群落相似性处在中等相似的水平,其土壤真菌群落相似性差异性并不显著。结果表明刺萼龙葵入侵并没有使土壤可培养真菌多样性产生明显的变化。

    2011年05期 v.42;No.254 1099-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9K]
    [下载:311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0 ]
  • 刺萼龙葵对入侵地土壤可培养真菌多样性影响

    曲波;祝明炜;杨红;李楠;陈旭辉;李天来;

    为了研究刺萼龙葵入侵的微生物学机制,分别在2008年至2009年7月、8月在刺萼龙葵入侵严重的朝阳地区选择3个样区,即入侵区(Ⅰ)、耕作区(Ⅱ)及土著区(Ⅲ)进行选择性取土及抽样调查,对采集的75份土样经分离、纯化、鉴定的真菌分属30个属,通过对刺萼龙葵入侵区(Ⅰ)土壤真菌的培养,共分离鉴定出了约40种真菌,且分属21个属;其中在刺萼龙葵入侵区(Ⅰ)土壤真菌的各种类群中,以青霉属(Penicillium)、曲霉属(Aspergillus)、毛霉属(Mucor)、根霉属(Rhizopus)、木霉属(Trichoderma)、镰孢菌属(Fusarium)、枝顶孢属(Acremonium)种类较多,为优势类群,其分离频率分别为18.13%、15.20%、8.77%、8.77%、7.60%、5.85%、5.26%。而附球菌属(Epicoccum)、接霉属(Zygorhynchus)、节丛孢属(Arthrobotrys)、弯孢属(Cunularia)菌株数仅为1,为该区稀有类群;通过对入侵区(Ⅰ)、耕作区(Ⅱ)及土著区(Ⅲ)土壤真菌数量比较发现,入侵区(Ⅰ)土壤真菌数量是耕作区(Ⅱ)的1.6倍,而入侵区(Ⅰ)与土著区(Ⅲ)的土壤真菌数量相差不大,比例接近1;根据Jaccard相似性指数原理,入侵区(Ⅰ)、耕作区(Ⅱ)和土著区(Ⅲ)的土壤真菌群落相似性处在中等相似的水平,其土壤真菌群落相似性差异性并不显著。结果表明刺萼龙葵入侵并没有使土壤可培养真菌多样性产生明显的变化。

    2011年05期 v.42;No.254 1099-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9K]
    [下载:311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0 ]
  • 镁碱度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氮素矿化的影响

    元炳成;胡江;岳东霞;黄伟;

    土壤剖面中Mg2+的大量存在是土壤发生碱化的原因之一。测定了疏勒河昌马冲积扇缘镁碱化盐渍土土样的Mg2+碱度、Mg2+/Ca2+、pH值、HCO3-+CO32-等化学性质指标,分析了这些化学性质指标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及其潜在可矿化氮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熵、微生物生物量氮随Mg2+/Ca2+、Mg2+碱度的升高而线性下降,而潜在可矿化氮随Mg2+/Ca2+、Mg2+碱度的升高而指数下降;另外,微生物生物量C/N与Mg2+/Ca2+和Mg2+碱度的反向变化关系说明,Mg2+碱化盐渍土环境中细菌在微生物群落中占优势。总之,高Mg2+碱度对土壤微生物而言是一种严重的胁迫环境,它使得微生物生物量变小、活性显著降低。

    2011年05期 v.42;No.254 1105-1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下载:235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3 ] |[阅读:0 ]
  • 镁碱度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氮素矿化的影响

    元炳成;胡江;岳东霞;黄伟;

    土壤剖面中Mg2+的大量存在是土壤发生碱化的原因之一。测定了疏勒河昌马冲积扇缘镁碱化盐渍土土样的Mg2+碱度、Mg2+/Ca2+、pH值、HCO3-+CO32-等化学性质指标,分析了这些化学性质指标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及其潜在可矿化氮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熵、微生物生物量氮随Mg2+/Ca2+、Mg2+碱度的升高而线性下降,而潜在可矿化氮随Mg2+/Ca2+、Mg2+碱度的升高而指数下降;另外,微生物生物量C/N与Mg2+/Ca2+和Mg2+碱度的反向变化关系说明,Mg2+碱化盐渍土环境中细菌在微生物群落中占优势。总之,高Mg2+碱度对土壤微生物而言是一种严重的胁迫环境,它使得微生物生物量变小、活性显著降低。

    2011年05期 v.42;No.254 1105-1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下载:235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3 ] |[阅读:0 ]
  • 长期施肥对哈尔滨黑土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

    刘艳军;张喜林;高中超;周宝库;

    土壤线虫作为土壤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养分转化及物质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为研究长期施肥对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在农业部哈尔滨黑土生态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进行了长期施用有机肥、氮肥、磷肥、钾肥及不施肥处理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长期施肥对土壤线虫群落组成及线虫群落中不同营养类群的相对丰度均产生一定的影响。长期施肥条件下,土壤线虫种群的种类数量呈下降的趋势,除单施氮肥处理外,其余施肥处理土壤食细菌线虫的相对丰度均显著高于不施肥处理,而植物寄生线虫相对丰度则显著低于不施肥处理;从土壤线虫生态指数看,施肥处理自由生活线虫成熟度指数(MI)均低于对照,而施用有机肥及磷肥处理的土壤WI值显著高于不施肥对照;土壤线虫群落的变化表明土壤线虫群落对施肥产生了响应,可以用作施肥对土壤质量变化影响的生物学指标。

    2011年05期 v.42;No.254 1112-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0K]
    [下载:487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0 ]
  • 长期施肥对哈尔滨黑土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

    刘艳军;张喜林;高中超;周宝库;

    土壤线虫作为土壤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养分转化及物质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为研究长期施肥对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在农业部哈尔滨黑土生态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进行了长期施用有机肥、氮肥、磷肥、钾肥及不施肥处理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长期施肥对土壤线虫群落组成及线虫群落中不同营养类群的相对丰度均产生一定的影响。长期施肥条件下,土壤线虫种群的种类数量呈下降的趋势,除单施氮肥处理外,其余施肥处理土壤食细菌线虫的相对丰度均显著高于不施肥处理,而植物寄生线虫相对丰度则显著低于不施肥处理;从土壤线虫生态指数看,施肥处理自由生活线虫成熟度指数(MI)均低于对照,而施用有机肥及磷肥处理的土壤WI值显著高于不施肥对照;土壤线虫群落的变化表明土壤线虫群落对施肥产生了响应,可以用作施肥对土壤质量变化影响的生物学指标。

    2011年05期 v.42;No.254 1112-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0K]
    [下载:487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0 ]
  • 不同土壤管理方式下幼龄柑橘根区土壤酶活性动态变化

    潘学军;张文娥;罗国华;樊卫国;

    以盆栽2年生纽荷尔脐橙为试材,研究了清耕、自然生草和间种绿肥条件下幼龄柑橘生长期内根区土壤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间种绿肥和生草能显著提高柑橘根际土壤脲酶和蛋白酶活性,但2种酶的峰值出现时间不同,脲酶的峰值出现在绿肥成熟期和压青后,而蛋白酶峰值出现在压青前,压青引起蛋白酶活性降低。生草和间种绿肥的柑橘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略高于对照,但3处理间无明显差异;压青会引起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随着绿肥压青后腐解,过氧化氢酶又开始回升。因此,柑橘园内间种绿肥要适时压青。

    2011年05期 v.42;No.254 1116-1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9K]
    [下载:392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0 ]
  • 不同土壤管理方式下幼龄柑橘根区土壤酶活性动态变化

    潘学军;张文娥;罗国华;樊卫国;

    以盆栽2年生纽荷尔脐橙为试材,研究了清耕、自然生草和间种绿肥条件下幼龄柑橘生长期内根区土壤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间种绿肥和生草能显著提高柑橘根际土壤脲酶和蛋白酶活性,但2种酶的峰值出现时间不同,脲酶的峰值出现在绿肥成熟期和压青后,而蛋白酶峰值出现在压青前,压青引起蛋白酶活性降低。生草和间种绿肥的柑橘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略高于对照,但3处理间无明显差异;压青会引起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随着绿肥压青后腐解,过氧化氢酶又开始回升。因此,柑橘园内间种绿肥要适时压青。

    2011年05期 v.42;No.254 1116-1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9K]
    [下载:392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0 ]
  • 氢醌对淹水土壤脲酶动力学特征的影响

    隽英华;陈利军;武志杰;汪仁;宫亮;张玉鑫;

    通过模拟试验研究了正常水分和淹水条件下氢醌影响的土壤脲酶动力学特征。结果显示,培养时间、土壤类型、土壤水分及其相互作用显著影响土壤脲酶动力学参数的变化。与对照相比,HQ使土壤脲酶Km增加和Vmax降低,表明HQ属于典型的混合型抑制剂。随着培养时间延长,在正常水分和淹水条件下,HQ处理土壤脲酶Km降低,而Vmax和Vmax/Km升高。褐土脲酶Km的增加幅度及Vmax和Vmax/Km的降低幅度远远大于其它3种供试土壤。与正常水分相比,淹水对土壤脲酶动力学参数无显著性影响。相关分析表明,土壤脲酶动力学参数Km、Vmax和Vmax/Km与土壤理化性质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2011年05期 v.42;No.254 1120-1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2K]
    [下载:194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8 ] |[阅读:0 ]
  • 氢醌对淹水土壤脲酶动力学特征的影响

    隽英华;陈利军;武志杰;汪仁;宫亮;张玉鑫;

    通过模拟试验研究了正常水分和淹水条件下氢醌影响的土壤脲酶动力学特征。结果显示,培养时间、土壤类型、土壤水分及其相互作用显著影响土壤脲酶动力学参数的变化。与对照相比,HQ使土壤脲酶Km增加和Vmax降低,表明HQ属于典型的混合型抑制剂。随着培养时间延长,在正常水分和淹水条件下,HQ处理土壤脲酶Km降低,而Vmax和Vmax/Km升高。褐土脲酶Km的增加幅度及Vmax和Vmax/Km的降低幅度远远大于其它3种供试土壤。与正常水分相比,淹水对土壤脲酶动力学参数无显著性影响。相关分析表明,土壤脲酶动力学参数Km、Vmax和Vmax/Km与土壤理化性质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2011年05期 v.42;No.254 1120-1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2K]
    [下载:194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8 ] |[阅读:0 ]
  • 不同生育期水稻对Cd、Pb的吸收累积特征及品种差异

    刘昭兵;纪雄辉;彭华;田发祥;吴家梅;石丽红;

    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污染土壤水稻不同生育期对Cd、Pb的吸收累积特征及品种差异,结果表明,8个供试品种各器官Cd、Pb含量均表现为分蘖期>成熟期>抽穗期。抽穗期根系和茎叶Cd平均含量分别较分蘖期降低了12.7%和21.6%,较成熟期降低了5.5%和9.5%;抽穗期根系和茎叶Pb平均含量分别较分蘖期降低了24.2%和39.8%,较成熟期降低了11.6%和16.7%。水稻不同生育期Cd、Pb含量的相关性及Cd、Pb在不同器官中迁移的难易程度均与品种密切相关。综合分析认为,分蘖和成熟期为水稻吸收累积Cd、Pb的两个关键时期,针对该时期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土壤中重金属活性对于降低水稻籽粒Cd、Pb的累积具有重要意义。

    2011年05期 v.42;No.254 1125-1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0K]
    [下载:656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48 ] |[阅读:0 ]
  • 不同生育期水稻对Cd、Pb的吸收累积特征及品种差异

    刘昭兵;纪雄辉;彭华;田发祥;吴家梅;石丽红;

    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污染土壤水稻不同生育期对Cd、Pb的吸收累积特征及品种差异,结果表明,8个供试品种各器官Cd、Pb含量均表现为分蘖期>成熟期>抽穗期。抽穗期根系和茎叶Cd平均含量分别较分蘖期降低了12.7%和21.6%,较成熟期降低了5.5%和9.5%;抽穗期根系和茎叶Pb平均含量分别较分蘖期降低了24.2%和39.8%,较成熟期降低了11.6%和16.7%。水稻不同生育期Cd、Pb含量的相关性及Cd、Pb在不同器官中迁移的难易程度均与品种密切相关。综合分析认为,分蘖和成熟期为水稻吸收累积Cd、Pb的两个关键时期,针对该时期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土壤中重金属活性对于降低水稻籽粒Cd、Pb的累积具有重要意义。

    2011年05期 v.42;No.254 1125-1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0K]
    [下载:656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48 ] |[阅读:0 ]
  • 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区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特征及区域差异

    周文龙;熊康宁;龙健;李晋;任远;陈伟杰;贺祥;

    以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具有代表性的贵州为例,选取3个典型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示范区,以划分出的4条核心小流域为监测单元,对各示范区内及示范区之间不同等级石漠化样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特征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各示范区之间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变异性较大,表现为红枫湖示范区(6.12 kg m-2)>鸭池示范区(5.21 kg m-2)>花江示范区(2.80 kg m-2);不同等级石漠化样地之间土壤有机碳密度整体表现为无明显、潜在石漠化样地大于中、强度石漠化样地;岩石裸露率是影响喀斯特地区表层土壤碳密度的重要影响因子之一,特别对于中、强度石漠化区;地貌、气温和不同工程措施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土壤有机碳密度特征。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具备巨大的固碳减排效应,采取有效措施增加有机碳蓄积量是今后石漠化综合治理的关键。

    2011年05期 v.42;No.254 1131-1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5K]
    [下载:776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0 ]
  • 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区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特征及区域差异

    周文龙;熊康宁;龙健;李晋;任远;陈伟杰;贺祥;

    以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具有代表性的贵州为例,选取3个典型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示范区,以划分出的4条核心小流域为监测单元,对各示范区内及示范区之间不同等级石漠化样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特征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各示范区之间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变异性较大,表现为红枫湖示范区(6.12 kg m-2)>鸭池示范区(5.21 kg m-2)>花江示范区(2.80 kg m-2);不同等级石漠化样地之间土壤有机碳密度整体表现为无明显、潜在石漠化样地大于中、强度石漠化样地;岩石裸露率是影响喀斯特地区表层土壤碳密度的重要影响因子之一,特别对于中、强度石漠化区;地貌、气温和不同工程措施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土壤有机碳密度特征。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具备巨大的固碳减排效应,采取有效措施增加有机碳蓄积量是今后石漠化综合治理的关键。

    2011年05期 v.42;No.254 1131-1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5K]
    [下载:776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0 ]
  • 洱海北部农田土壤碳、氮状况及肥力效应

    胡万里;段宗颜;鲁耀;翟丽梅;陈兴位;刘培才;

    在洱海北部农田采集了422个耕作层土壤(0~30 cm)样品,测试分析了土壤全氮、有效氮、有机质含量及分析其相互关系,结合多点基础地力试验结果,分析了土壤不同碳、氮含量与当季作物产量的相应关系。结果表明:洱海北部区域农田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含量非常丰富,全氮含量主要分布于2.0~4.5 g kg-1之间,平均含量达到3.3 g kg-1,土壤氮主要为有机态氮为主;土壤有机质含量主要分布于40.0~70.0 g kg-1之间,平均含量达到56.3 g kg-1。作物相对产量与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当土壤全氮含量达到3.0 g kg-1或有机质含量达到56.0 g kg-1以上时,不施氮条件下,水稻作物产量可以达到稳产。

    2011年05期 v.42;No.254 1138-1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8K]
    [下载:259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8 ] |[阅读:0 ]
  • 洱海北部农田土壤碳、氮状况及肥力效应

    胡万里;段宗颜;鲁耀;翟丽梅;陈兴位;刘培才;

    在洱海北部农田采集了422个耕作层土壤(0~30 cm)样品,测试分析了土壤全氮、有效氮、有机质含量及分析其相互关系,结合多点基础地力试验结果,分析了土壤不同碳、氮含量与当季作物产量的相应关系。结果表明:洱海北部区域农田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含量非常丰富,全氮含量主要分布于2.0~4.5 g kg-1之间,平均含量达到3.3 g kg-1,土壤氮主要为有机态氮为主;土壤有机质含量主要分布于40.0~70.0 g kg-1之间,平均含量达到56.3 g kg-1。作物相对产量与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当土壤全氮含量达到3.0 g kg-1或有机质含量达到56.0 g kg-1以上时,不施氮条件下,水稻作物产量可以达到稳产。

    2011年05期 v.42;No.254 1138-1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8K]
    [下载:259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8 ] |[阅读:0 ]
  • 北方地区滨海盐渍土型稻田土壤供氮能力的研究

    张玉玲;陈温福;虞娜;张玉龙;邹洪涛;党秀丽;

    采用短期淹水密闭淋洗培养法(恒温30℃),研究北方地区滨海盐渍土型旱地土壤(种植苜蓿草)开垦种植水稻5年和30年稻田土壤供氮能力。结果表明:(1)3种土壤初始矿质氮主要分布在0~20 cm土层,且土壤初始矿质氮含量的高低顺序为旱地土壤>30年稻田土壤>5年稻田土壤;5年稻田土壤与旱地土壤之间初始矿质氮含量差异达5%显著水平。(2)相同土层,土壤矿化氮量高低顺序为30年稻田土壤>旱地土壤>5年稻田土壤;任意2种土壤之间矿化氮量差异均达1%显著水平。(3)相同土层,土壤供氮能力大小为30年稻田土壤>旱地土壤>5年稻田土壤;其中,在0~20 cm和40~60 cm土层,任意2种土壤之间供氮能力差异均达1%显著水平,在20~40 cm土层,30年稻田土壤与旱地土壤、5年稻田土壤之间供氮能力差异均达1%显著水平,而旱地土壤与5年稻田土壤之间供氮能力则无明显差异。这表明滨海盐渍土型旱地土壤开垦种植水稻后,不仅影响了土壤有机质(氮)含量,而且也影响了土壤有机氮品质,种植水稻5年使土壤供氮能力显著下降,而种植30年使土壤供氮能力显著上升。

    2011年05期 v.42;No.254 1143-1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4K]
    [下载:332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8 ] |[阅读:0 ]
  • 北方地区滨海盐渍土型稻田土壤供氮能力的研究

    张玉玲;陈温福;虞娜;张玉龙;邹洪涛;党秀丽;

    采用短期淹水密闭淋洗培养法(恒温30℃),研究北方地区滨海盐渍土型旱地土壤(种植苜蓿草)开垦种植水稻5年和30年稻田土壤供氮能力。结果表明:(1)3种土壤初始矿质氮主要分布在0~20 cm土层,且土壤初始矿质氮含量的高低顺序为旱地土壤>30年稻田土壤>5年稻田土壤;5年稻田土壤与旱地土壤之间初始矿质氮含量差异达5%显著水平。(2)相同土层,土壤矿化氮量高低顺序为30年稻田土壤>旱地土壤>5年稻田土壤;任意2种土壤之间矿化氮量差异均达1%显著水平。(3)相同土层,土壤供氮能力大小为30年稻田土壤>旱地土壤>5年稻田土壤;其中,在0~20 cm和40~60 cm土层,任意2种土壤之间供氮能力差异均达1%显著水平,在20~40 cm土层,30年稻田土壤与旱地土壤、5年稻田土壤之间供氮能力差异均达1%显著水平,而旱地土壤与5年稻田土壤之间供氮能力则无明显差异。这表明滨海盐渍土型旱地土壤开垦种植水稻后,不仅影响了土壤有机质(氮)含量,而且也影响了土壤有机氮品质,种植水稻5年使土壤供氮能力显著下降,而种植30年使土壤供氮能力显著上升。

    2011年05期 v.42;No.254 1143-1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4K]
    [下载:332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8 ] |[阅读:0 ]
  • 有机肥对设施土壤硝态氮垂直分布的影响

    张迪;赵牧秋;牛明芬;王少军;史奕;

    以辽宁省新民市某设施蔬菜大棚为研究对象,研究在保护地栽培条件下不同有机肥施用量对不同施肥年限的设施土壤(0~120 cm土层)硝态氮累积和淋溶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硝态氮的垂直分布与土壤的施肥年限和有机肥施用水平密切相关。在不同施肥处理条件下,施肥1年后各处理土壤剖面硝态氮累积和淋溶程度均很低;施肥2年后硝态氮累积迁移显著,尤其是高量有机肥的投入(处理M4),设施土壤0~120 cm土层都出现硝态氮淋洗现象。在不同施肥年限下,中高量有机肥处理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硝态氮累积现象,硝态氮累积量随施肥量和施肥年限的增加而增加,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累积峰值集中在0~60 cm土层。

    2011年05期 v.42;No.254 1148-1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4K]
    [下载:421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0 ]
  • 有机肥对设施土壤硝态氮垂直分布的影响

    张迪;赵牧秋;牛明芬;王少军;史奕;

    以辽宁省新民市某设施蔬菜大棚为研究对象,研究在保护地栽培条件下不同有机肥施用量对不同施肥年限的设施土壤(0~120 cm土层)硝态氮累积和淋溶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硝态氮的垂直分布与土壤的施肥年限和有机肥施用水平密切相关。在不同施肥处理条件下,施肥1年后各处理土壤剖面硝态氮累积和淋溶程度均很低;施肥2年后硝态氮累积迁移显著,尤其是高量有机肥的投入(处理M4),设施土壤0~120 cm土层都出现硝态氮淋洗现象。在不同施肥年限下,中高量有机肥处理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硝态氮累积现象,硝态氮累积量随施肥量和施肥年限的增加而增加,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累积峰值集中在0~60 cm土层。

    2011年05期 v.42;No.254 1148-1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4K]
    [下载:421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0 ]
  • 紫色土磷素流失的环境风险评估-土壤磷的“临界值”

    李学平;石孝均;刘萍;隋涛;

    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研究了3种类型的紫色土旱地和淹水土壤磷素流失的环境阈值。结果表明:无论是淹水土壤或旱地生境,3种紫色土Olsen-P与CaCl2-P之间都存在一个"临界值",酸性、中性和钙质紫色土磷素淋失临界点的Olsen-P含量分别为67.2、85.8和113.8 mg kg-1。淹水土壤磷素环境敏感值在酸性、中性和钙质紫色土上,Olsen-P含量分别为49.2、77.9和92.1 mg kg-1。3种紫色土在淹水还原条件下土壤磷环境敏感临界值比旱地低,淹水还原条件提高了紫色土磷向水体释放的风险。淹水土壤Olsen-P含量与田表水TP、DP浓度之间存在"临界值",酸性、中性和钙质土临界值处土壤Olsen-P含量分别为(65±1.41)mg kg-1(、96.7±2.7)mg kg-1和(105.5±1.1)mg kg-1。土壤0.01 mol L-1 CaCl2-P与田表水TP、DP之间呈极显著的线性关系。可以利用这些指标对紫色土区域土壤磷环境风险进行评价,并确定区域磷肥的最佳管理策略。

    2011年05期 v.42;No.254 1153-1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3K]
    [下载:662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53 ] |[阅读:0 ]
  • 紫色土磷素流失的环境风险评估-土壤磷的“临界值”

    李学平;石孝均;刘萍;隋涛;

    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研究了3种类型的紫色土旱地和淹水土壤磷素流失的环境阈值。结果表明:无论是淹水土壤或旱地生境,3种紫色土Olsen-P与CaCl2-P之间都存在一个"临界值",酸性、中性和钙质紫色土磷素淋失临界点的Olsen-P含量分别为67.2、85.8和113.8 mg kg-1。淹水土壤磷素环境敏感值在酸性、中性和钙质紫色土上,Olsen-P含量分别为49.2、77.9和92.1 mg kg-1。3种紫色土在淹水还原条件下土壤磷环境敏感临界值比旱地低,淹水还原条件提高了紫色土磷向水体释放的风险。淹水土壤Olsen-P含量与田表水TP、DP浓度之间存在"临界值",酸性、中性和钙质土临界值处土壤Olsen-P含量分别为(65±1.41)mg kg-1(、96.7±2.7)mg kg-1和(105.5±1.1)mg kg-1。土壤0.01 mol L-1 CaCl2-P与田表水TP、DP之间呈极显著的线性关系。可以利用这些指标对紫色土区域土壤磷环境风险进行评价,并确定区域磷肥的最佳管理策略。

    2011年05期 v.42;No.254 1153-1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3K]
    [下载:662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53 ] |[阅读:0 ]
  • 大宁河回水区消落带土壤磷释放动力学研究

    张晨光;徐德星;张乃明;郑丙辉;

    以三峡大宁河回水区消落带采集的6个土壤样品为研究对象,在室内模拟条件下,通过磷释放动力学实验,研究了三峡入库河流大宁河消落带土壤磷释放动力学特征,并分析了样品组成特征对释放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指数动力学模型可以很好的拟合大宁河回水区消落带土壤样品磷释放动力学特征,前25 h为快反应,磷释放速度较大,随后进入慢反应,逐渐达到最大磷释放量;样品磷释放动力学特征与总氮、总磷和有机质等理化指标相关性较弱;样品磷释放动力学特征与Fe/Al-P的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Ca-P和O-P的相关性较弱,这说明样品中磷的释放量主要受Fe/Al-P含量控制。

    2011年05期 v.42;No.254 1159-1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9K]
    [下载:315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8 ] |[阅读:0 ]
  • 大宁河回水区消落带土壤磷释放动力学研究

    张晨光;徐德星;张乃明;郑丙辉;

    以三峡大宁河回水区消落带采集的6个土壤样品为研究对象,在室内模拟条件下,通过磷释放动力学实验,研究了三峡入库河流大宁河消落带土壤磷释放动力学特征,并分析了样品组成特征对释放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指数动力学模型可以很好的拟合大宁河回水区消落带土壤样品磷释放动力学特征,前25 h为快反应,磷释放速度较大,随后进入慢反应,逐渐达到最大磷释放量;样品磷释放动力学特征与总氮、总磷和有机质等理化指标相关性较弱;样品磷释放动力学特征与Fe/Al-P的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Ca-P和O-P的相关性较弱,这说明样品中磷的释放量主要受Fe/Al-P含量控制。

    2011年05期 v.42;No.254 1159-1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9K]
    [下载:315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8 ] |[阅读:0 ]
  • 赤红壤有效磷分级指标的研究

    黄美福;谢如林;谭宏伟;周柳强;黄金生;

    用盆栽试验方法得到玉米幼苗干物质相对积累量与赤红壤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关系曲线可以用一元二次响应方程来拟合,土壤Olsen P含量的响应方程为:y=-0.4831x2+13.88x+2.664,决定系数为0.9555**;土壤Mehlich 3 P含量的响应方程为:y=-0.2621x2+9.4821x+18.891,决定系数为0.9400**。赤红壤区的土壤有效磷分级指标为:Olsen P,小于4.0 mg kg-1为"极低",4.0~6.8 mg kg-1为"低",6.8~10.5 mg kg-1为"中",大于10.5 mg kg-1为"高";Mehlich 3 P,小于3.6mg kg-1为"极低",3.6~7.5 mg kg-1为"低",7.5~12.0 mg kg-1为"中",大于12.0 mg kg-1为"高"。

    2011年05期 v.42;No.254 1165-1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3K]
    [下载:259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4 ] |[阅读:0 ]
  • 赤红壤有效磷分级指标的研究

    黄美福;谢如林;谭宏伟;周柳强;黄金生;

    用盆栽试验方法得到玉米幼苗干物质相对积累量与赤红壤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关系曲线可以用一元二次响应方程来拟合,土壤Olsen P含量的响应方程为:y=-0.4831x2+13.88x+2.664,决定系数为0.9555**;土壤Mehlich 3 P含量的响应方程为:y=-0.2621x2+9.4821x+18.891,决定系数为0.9400**。赤红壤区的土壤有效磷分级指标为:Olsen P,小于4.0 mg kg-1为"极低",4.0~6.8 mg kg-1为"低",6.8~10.5 mg kg-1为"中",大于10.5 mg kg-1为"高";Mehlich 3 P,小于3.6mg kg-1为"极低",3.6~7.5 mg kg-1为"低",7.5~12.0 mg kg-1为"中",大于12.0 mg kg-1为"高"。

    2011年05期 v.42;No.254 1165-1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3K]
    [下载:259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4 ] |[阅读:0 ]
  • 春大豆植株钾素积累与转运的研究

    曾祥亮;宋秋来;张磊;龚振平;马春梅;

    钾是大豆植株的重要营养元素之一,对大豆的产量形成有重要作用。试验以小金黄、绥农14和秣食豆为试验材料,对大豆不同生育时期不同器官的钾素含量动态变化和钾素积累分配与转运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大豆各营养器官中钾的百分含量以苗期最高,随着生长发育进程的推进,大豆各营养器官中钾百分含量的变化均呈下降趋势;(2)在整个生育期内,大豆植株钾素积累量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其中营养器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荚果钾素积累量一直升高;(3)出苗至始花期(R1)、始花期(R1)至始粒期(R5)、始粒期(R5)至成熟期(R8)的钾素积累量占总积累量的比例3个供试品种平均为29.15%±5.47%、49.44%±5.66%、21.41%±6.86%;(4)在大豆生育前期叶片为钾素积累中心,其次为茎部,而到生育后期积累中心转移至荚果,成熟期荚果的钾素积累量占植株的钾素积累量的85.49%±1.67%;(5)荚果中的钾素63.49%±1.45%来自营养器官的转入,其中,来自叶片、叶柄、茎、根转移的比例分别为24.07%±1.02%、11.14%±1.32%、22.51%±1.03%、5.78%±1.30%。

    2011年05期 v.42;No.254 1169-1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198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0 ]
  • 春大豆植株钾素积累与转运的研究

    曾祥亮;宋秋来;张磊;龚振平;马春梅;

    钾是大豆植株的重要营养元素之一,对大豆的产量形成有重要作用。试验以小金黄、绥农14和秣食豆为试验材料,对大豆不同生育时期不同器官的钾素含量动态变化和钾素积累分配与转运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大豆各营养器官中钾的百分含量以苗期最高,随着生长发育进程的推进,大豆各营养器官中钾百分含量的变化均呈下降趋势;(2)在整个生育期内,大豆植株钾素积累量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其中营养器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荚果钾素积累量一直升高;(3)出苗至始花期(R1)、始花期(R1)至始粒期(R5)、始粒期(R5)至成熟期(R8)的钾素积累量占总积累量的比例3个供试品种平均为29.15%±5.47%、49.44%±5.66%、21.41%±6.86%;(4)在大豆生育前期叶片为钾素积累中心,其次为茎部,而到生育后期积累中心转移至荚果,成熟期荚果的钾素积累量占植株的钾素积累量的85.49%±1.67%;(5)荚果中的钾素63.49%±1.45%来自营养器官的转入,其中,来自叶片、叶柄、茎、根转移的比例分别为24.07%±1.02%、11.14%±1.32%、22.51%±1.03%、5.78%±1.30%。

    2011年05期 v.42;No.254 1169-1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198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0 ]
  • 河西走廊旱地油菜水肥量化管理指标研究

    陈修斌;张东昱;张文斌;李翊华;闫芳;

    采用三因素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灌水量、氮肥、磷肥的耦合效应对油菜的影响,得到油菜产量对三因素的回归数学模型。结果表明:三因素影响油菜产量的顺序为灌水量>施磷量>施氮量。各因素间存在交互作用,水与氮肥、水与磷肥、氮肥和磷肥在低于2.500和0.833、2.500和0.321、0.833和0.321水平时对产量存在正相关关系,在分别高于以上水平时又会呈负相关关系。经过计算机模拟,得到油菜最高产量达4.82 t hm-2时,相对应的灌水量、氮肥、磷肥用量分别为790.00 m3 hm-2、1155.90 kg hm-2、907.65 kg hm-2。对试验结果进行的验证表明,构建的模型准确可靠。

    2011年05期 v.42;No.254 1175-1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K]
    [下载:143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4 ] |[阅读:0 ]
  • 河西走廊旱地油菜水肥量化管理指标研究

    陈修斌;张东昱;张文斌;李翊华;闫芳;

    采用三因素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灌水量、氮肥、磷肥的耦合效应对油菜的影响,得到油菜产量对三因素的回归数学模型。结果表明:三因素影响油菜产量的顺序为灌水量>施磷量>施氮量。各因素间存在交互作用,水与氮肥、水与磷肥、氮肥和磷肥在低于2.500和0.833、2.500和0.321、0.833和0.321水平时对产量存在正相关关系,在分别高于以上水平时又会呈负相关关系。经过计算机模拟,得到油菜最高产量达4.82 t hm-2时,相对应的灌水量、氮肥、磷肥用量分别为790.00 m3 hm-2、1155.90 kg hm-2、907.65 kg hm-2。对试验结果进行的验证表明,构建的模型准确可靠。

    2011年05期 v.42;No.254 1175-1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K]
    [下载:143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4 ] |[阅读:0 ]
  • 蚯蚓粪和生物有机肥对土壤养分及夏玉米产量的调控作用

    李欢;向丹;李晓林;王冲;董明明;

    在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实验站设置了优化施肥(CK)、优化施肥添加蚯蚓粪(VC)和优化施肥添加生物有机肥(MOF)的田间试验,测定了夏玉米产量,并动态监测了玉米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雄期和收获期地上部生物量、土壤有效磷和矿质态氮、有机质和微生物量碳的变化,并计算了氮肥效率。结果表明,施用蚯蚓粪和生物有机肥产量分别比优化施肥(CK)提高了6.8%和8.2%。在整个生育期内,施用生物有机肥的处理土壤有效磷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处理,是增产的主要因素;施用蚯蚓粪的处理在作物生长的中后期对土壤微生物量碳的调节作用十分显著,对作物增产意义重大。添加蚯蚓粪和生物有机肥能够提高氮肥的利用效率,减少施氮量,应用前景广阔。

    2011年05期 v.42;No.254 1179-1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1207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65 ] |[阅读:2 ]
  • 蚯蚓粪和生物有机肥对土壤养分及夏玉米产量的调控作用

    李欢;向丹;李晓林;王冲;董明明;

    在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实验站设置了优化施肥(CK)、优化施肥添加蚯蚓粪(VC)和优化施肥添加生物有机肥(MOF)的田间试验,测定了夏玉米产量,并动态监测了玉米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雄期和收获期地上部生物量、土壤有效磷和矿质态氮、有机质和微生物量碳的变化,并计算了氮肥效率。结果表明,施用蚯蚓粪和生物有机肥产量分别比优化施肥(CK)提高了6.8%和8.2%。在整个生育期内,施用生物有机肥的处理土壤有效磷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处理,是增产的主要因素;施用蚯蚓粪的处理在作物生长的中后期对土壤微生物量碳的调节作用十分显著,对作物增产意义重大。添加蚯蚓粪和生物有机肥能够提高氮肥的利用效率,减少施氮量,应用前景广阔。

    2011年05期 v.42;No.254 1179-1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1207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65 ] |[阅读:0 ]
  • 不同配比醋糟有机基质氮素有效性与黄瓜生长的关系

    朱咏莉;李萍萍;赵青松;吴沿友;

    研究了醋糟与牛粪和菇渣不同体积配比(纯醋糟C,醋糟+菇渣CG,醋糟+牛粪CN和醋糟+菇渣+牛粪CGN)基质中氮素有效性及其与黄瓜生长发育的关系。结果表明:(1)纯醋糟基质全氮与有效氮含量较高,添加菇渣和牛粪后均有所下降。(2)随黄瓜的生长,纯醋糟基质全氮含量一直呈下降趋势,而添加菇渣和牛粪处理则表现为前期下降后期上升的变化过程。(3)不同醋糟配比基质有效氮均以硝态氮为主,随黄瓜的生长,除纯醋糟基质硝态氮含量表现为前期迅速、而中后期缓慢的下降趋势外,其它添加菇渣和牛粪处理均表现为不同幅度的先增高后降低的波浪式变化。基质全氮和硝态氮含量变化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4)从不同醋糟基质黄瓜的生长状况来看,以纯醋糟和醋糟添加牛粪的处理较好。

    2011年05期 v.42;No.254 1184-1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0K]
    [下载:251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0 ]
  • 不同配比醋糟有机基质氮素有效性与黄瓜生长的关系

    朱咏莉;李萍萍;赵青松;吴沿友;

    研究了醋糟与牛粪和菇渣不同体积配比(纯醋糟C,醋糟+菇渣CG,醋糟+牛粪CN和醋糟+菇渣+牛粪CGN)基质中氮素有效性及其与黄瓜生长发育的关系。结果表明:(1)纯醋糟基质全氮与有效氮含量较高,添加菇渣和牛粪后均有所下降。(2)随黄瓜的生长,纯醋糟基质全氮含量一直呈下降趋势,而添加菇渣和牛粪处理则表现为前期下降后期上升的变化过程。(3)不同醋糟配比基质有效氮均以硝态氮为主,随黄瓜的生长,除纯醋糟基质硝态氮含量表现为前期迅速、而中后期缓慢的下降趋势外,其它添加菇渣和牛粪处理均表现为不同幅度的先增高后降低的波浪式变化。基质全氮和硝态氮含量变化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4)从不同醋糟基质黄瓜的生长状况来看,以纯醋糟和醋糟添加牛粪的处理较好。

    2011年05期 v.42;No.254 1184-1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0K]
    [下载:251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0 ]
  • 一定碳氮比条件下不同有机物对烤烟生长及烟叶品质的影响

    刘世亮;刘增俊;介晓磊;化党领;刘芳;张弘韬;朱金峰;

    通过选用蔗糖、淀粉、纤维素和腐殖酸等4种有机物质,调节土壤碳氮比为20的情况下,研究了不同有机物对烤烟生长、烟叶生理生化特性及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有机物均能有效地促进烟株生长,且不同程度地提高了烤烟叶绿素的含量,以蔗糖和腐殖酸处理表现较好;成熟期各处理可以降低烤烟中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转化酶活性;淀粉酶活性较旺长期大,利于淀粉的分解转化,提高烤烟单株叶重;有机物显著提高了烟叶氮、磷、钾含量和积累量,其中以蔗糖处理和腐殖酸处理效果最显著;同时,显著提高烟叶总糖、还原糖和烟碱含量,并能降低烟叶中淀粉含量,各项指标综合来看以蔗糖的显著最为显著。烤后烟叶香气成分总含量以蔗糖处理最高,趋势为蔗糖处理>腐殖酸处理>淀粉处理>对照>纤维素处理,且香气成分含量较高的种类以蔗糖处理最高,腐殖酸处理次之。

    2011年05期 v.42;No.254 1189-1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226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3 ] |[阅读:0 ]
  • 一定碳氮比条件下不同有机物对烤烟生长及烟叶品质的影响

    刘世亮;刘增俊;介晓磊;化党领;刘芳;张弘韬;朱金峰;

    通过选用蔗糖、淀粉、纤维素和腐殖酸等4种有机物质,调节土壤碳氮比为20的情况下,研究了不同有机物对烤烟生长、烟叶生理生化特性及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有机物均能有效地促进烟株生长,且不同程度地提高了烤烟叶绿素的含量,以蔗糖和腐殖酸处理表现较好;成熟期各处理可以降低烤烟中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转化酶活性;淀粉酶活性较旺长期大,利于淀粉的分解转化,提高烤烟单株叶重;有机物显著提高了烟叶氮、磷、钾含量和积累量,其中以蔗糖处理和腐殖酸处理效果最显著;同时,显著提高烟叶总糖、还原糖和烟碱含量,并能降低烟叶中淀粉含量,各项指标综合来看以蔗糖的显著最为显著。烤后烟叶香气成分总含量以蔗糖处理最高,趋势为蔗糖处理>腐殖酸处理>淀粉处理>对照>纤维素处理,且香气成分含量较高的种类以蔗糖处理最高,腐殖酸处理次之。

    2011年05期 v.42;No.254 1189-1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226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3 ] |[阅读:0 ]
  • 不同氮肥运筹对玉米产量、效益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徐钰;江丽华;林海涛;谭德水;郑福丽;高新昊;刘兆辉;

    为了提高氮肥的增产效益,减少氮肥对环境的污染,在山东省桓台县小麦-玉米轮作区,研究了不同氮肥运筹对玉米产量、氮肥利用率、土壤硝态氮累积量、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农民习惯(FP)相比,优化氮肥(OPT)、两种控释氮肥(CRF1和CRF2)措施通过改善产量构成要素均可使夏玉米的经济产量得到提高,并提高了氮肥利用率和农学效率,显著减少0~120 cm土体中硝态氮的残留,从而降低对地下水的硝酸盐污染。经济效益分析表明,OPT及CRF2两种措施,分别比农民习惯施肥增收1475.42元hm-2和1102.28元hm-2。综合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施氮量减少30%的优化施肥和施氮量减少53%的控释氮肥措施均比农民习惯施肥更合理,是值得推荐的氮肥运筹方式。

    2011年05期 v.42;No.254 1196-1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0K]
    [下载:531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45 ] |[阅读:0 ]
  • 不同氮肥运筹对玉米产量、效益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徐钰;江丽华;林海涛;谭德水;郑福丽;高新昊;刘兆辉;

    为了提高氮肥的增产效益,减少氮肥对环境的污染,在山东省桓台县小麦-玉米轮作区,研究了不同氮肥运筹对玉米产量、氮肥利用率、土壤硝态氮累积量、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农民习惯(FP)相比,优化氮肥(OPT)、两种控释氮肥(CRF1和CRF2)措施通过改善产量构成要素均可使夏玉米的经济产量得到提高,并提高了氮肥利用率和农学效率,显著减少0~120 cm土体中硝态氮的残留,从而降低对地下水的硝酸盐污染。经济效益分析表明,OPT及CRF2两种措施,分别比农民习惯施肥增收1475.42元hm-2和1102.28元hm-2。综合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施氮量减少30%的优化施肥和施氮量减少53%的控释氮肥措施均比农民习惯施肥更合理,是值得推荐的氮肥运筹方式。

    2011年05期 v.42;No.254 1196-1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0K]
    [下载:531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45 ] |[阅读:0 ]
  • 新型包膜缓释尿素在辣椒上施用效果的研究

    邹洪涛;王剑;曹敏建;张玉玲;虞娜;汪景宽;张玉龙;

    为探讨自行研制的有机无机复合物包膜缓释尿素的缓释性能及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辣椒小区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包膜缓释尿素处理辣椒的椒长、椒肩宽、总产量比常规施肥分别增加15.8%、26.2%、12.4%,包膜缓释尿素用量减少20%的条件下,椒肩宽、总产量比常规施肥增加10.9%、3.3%;等氮量包膜缓释尿素和包膜缓释尿素减量20%处理辣椒果实中NO3--N含量比常规施肥减少41.7%和44.2%;在辣椒整个生长期内施用包膜缓释尿素处理土壤中的全N含量保持在100 mg kg-1左右。综上,有机无机复合物包膜缓释尿素能够达到持续供应作物养分,促进作物生长发育,降低硝酸盐含量,提高产量的目的。

    2011年05期 v.42;No.254 1200-12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5K]
    [下载:152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4 ] |[阅读:0 ]
  • 新型包膜缓释尿素在辣椒上施用效果的研究

    邹洪涛;王剑;曹敏建;张玉玲;虞娜;汪景宽;张玉龙;

    为探讨自行研制的有机无机复合物包膜缓释尿素的缓释性能及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辣椒小区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包膜缓释尿素处理辣椒的椒长、椒肩宽、总产量比常规施肥分别增加15.8%、26.2%、12.4%,包膜缓释尿素用量减少20%的条件下,椒肩宽、总产量比常规施肥增加10.9%、3.3%;等氮量包膜缓释尿素和包膜缓释尿素减量20%处理辣椒果实中NO3--N含量比常规施肥减少41.7%和44.2%;在辣椒整个生长期内施用包膜缓释尿素处理土壤中的全N含量保持在100 mg kg-1左右。综上,有机无机复合物包膜缓释尿素能够达到持续供应作物养分,促进作物生长发育,降低硝酸盐含量,提高产量的目的。

    2011年05期 v.42;No.254 1200-12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5K]
    [下载:152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4 ] |[阅读:0 ]
  • 不同氮磷水平对南四湖区稻谷产量及肥料吸收利用的影响

    赵庆雷;李彦;马加清;杨连群;杜本怀;孙公臣;

    为了确定南四湖区农田合理的氮磷肥投入量,减轻氮磷流失风险,对不同氮磷水平下稻田的稻谷产量及肥料吸收利用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施氮磷肥使耕层土壤氮磷含量明显下降,稻谷产量显著降低;减施30%氮磷肥显著提高了氮磷肥利用率,降低了稻谷产量。过量施用氮磷肥处理对稻谷产量无显著效果,且显著提高了耕层土壤硝态氮含量,明显降低了氮磷肥利用率,促进了水稻对氮素的积累,对水稻磷素积累无显著效果。稻谷氮磷累积量明显高于稻草,稻谷和稻草含氮量均随氮磷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大。氮磷肥利用率随氮磷肥施用量的增加而降低。减施15%氮磷肥对土壤氮磷含量和稻谷产量均影响不大,显著提高了氮磷肥利用效率,降低了经济成本,减轻了氮磷素流失风险,是南四湖区稻田较好的氮磷肥施用模式。

    2011年05期 v.42;No.254 1204-1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7K]
    [下载:313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0 ]
  • 不同氮磷水平对南四湖区稻谷产量及肥料吸收利用的影响

    赵庆雷;李彦;马加清;杨连群;杜本怀;孙公臣;

    为了确定南四湖区农田合理的氮磷肥投入量,减轻氮磷流失风险,对不同氮磷水平下稻田的稻谷产量及肥料吸收利用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施氮磷肥使耕层土壤氮磷含量明显下降,稻谷产量显著降低;减施30%氮磷肥显著提高了氮磷肥利用率,降低了稻谷产量。过量施用氮磷肥处理对稻谷产量无显著效果,且显著提高了耕层土壤硝态氮含量,明显降低了氮磷肥利用率,促进了水稻对氮素的积累,对水稻磷素积累无显著效果。稻谷氮磷累积量明显高于稻草,稻谷和稻草含氮量均随氮磷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大。氮磷肥利用率随氮磷肥施用量的增加而降低。减施15%氮磷肥对土壤氮磷含量和稻谷产量均影响不大,显著提高了氮磷肥利用效率,降低了经济成本,减轻了氮磷素流失风险,是南四湖区稻田较好的氮磷肥施用模式。

    2011年05期 v.42;No.254 1204-1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7K]
    [下载:313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0 ]
  • 东北典型黑土区土壤可蚀性K值研究

    翟伟峰;许林书;

    土壤可蚀性因子K是表征土壤性质对侵蚀作用敏感程度的指标,对K值准确估算是构建土壤侵蚀模型的前提。研究以试验小区的野外观测资料和室内土壤理化性质分析数据为基础,运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和诺谟公式分别实测和估算K值。结果显示,实测值均大于估算值,说明现有K值估算模型不能直接应用于东北典型黑土区。但分析发现实测值与估算值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可建立回归方程,以此来修正诺谟公式。利用修正诺谟公式估算东北典型黑土区内不同地区及不同资料占有情况下的土壤可蚀性K值,并编制K值空间分布图。研究成果可以为东北典型黑土区土壤侵蚀模型构建及水土保持提供基础资料。

    2011年05期 v.42;No.254 1209-1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2K]
    [下载:1093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54 ] |[阅读:0 ]
  • 东北典型黑土区土壤可蚀性K值研究

    翟伟峰;许林书;

    土壤可蚀性因子K是表征土壤性质对侵蚀作用敏感程度的指标,对K值准确估算是构建土壤侵蚀模型的前提。研究以试验小区的野外观测资料和室内土壤理化性质分析数据为基础,运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和诺谟公式分别实测和估算K值。结果显示,实测值均大于估算值,说明现有K值估算模型不能直接应用于东北典型黑土区。但分析发现实测值与估算值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可建立回归方程,以此来修正诺谟公式。利用修正诺谟公式估算东北典型黑土区内不同地区及不同资料占有情况下的土壤可蚀性K值,并编制K值空间分布图。研究成果可以为东北典型黑土区土壤侵蚀模型构建及水土保持提供基础资料。

    2011年05期 v.42;No.254 1209-1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2K]
    [下载:1093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54 ] |[阅读:0 ]
  • 模拟降雨条件下含砾石土壤的坡面产流和入渗特征

    毛天旭;朱元骏;邵明安;吴冰;

    模拟降雨条件下研究了含砾石土壤的入渗过程,分析了砾石含量和坡度对土壤坡面产流时间和入渗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含砾石土壤的坡面产流时间与砾石含量和坡度密切相关,当坡度>5°时,产流时间与砾石含量呈线性负相关。当坡度<5°时,不同砾石含量的土壤入渗能力表现出明显差异;砾石含量为20%~30%时,土壤入渗相对增加;当坡度>10°时,砾石含量对入渗能力的影响不明显。利用Kostiakov入渗经验模型可以很好地模拟含砾石土壤的降雨入渗过程,模型中的经验系数K能够反映出降雨开始1 min内坡度和砾石含量对入渗的影响。

    2011年05期 v.42;No.254 1214-1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8K]
    [下载:811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67 ] |[阅读:0 ]
  • 模拟降雨条件下含砾石土壤的坡面产流和入渗特征

    毛天旭;朱元骏;邵明安;吴冰;

    模拟降雨条件下研究了含砾石土壤的入渗过程,分析了砾石含量和坡度对土壤坡面产流时间和入渗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含砾石土壤的坡面产流时间与砾石含量和坡度密切相关,当坡度>5°时,产流时间与砾石含量呈线性负相关。当坡度<5°时,不同砾石含量的土壤入渗能力表现出明显差异;砾石含量为20%~30%时,土壤入渗相对增加;当坡度>10°时,砾石含量对入渗能力的影响不明显。利用Kostiakov入渗经验模型可以很好地模拟含砾石土壤的降雨入渗过程,模型中的经验系数K能够反映出降雨开始1 min内坡度和砾石含量对入渗的影响。

    2011年05期 v.42;No.254 1214-1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8K]
    [下载:811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67 ] |[阅读:0 ]
  • 稻田径流侵蚀泥沙对氮素流失的影响

    郭智;肖敏;陈留根;郑建初;

    采用田间小区定位试验研究了自然降雨条件下稻田径流侵蚀泥沙对氮素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常规施肥(T0)条件下,稻季径流侵蚀泥沙量可达5113.63 kg hm-2,秸秆还田(T1)和还田减肥(T2)处理均显著降低侵蚀泥沙量达6.02%和7.18%。T1、T2和肥料运筹(T3)处理均能降低侵蚀泥沙全氮(TN)和速效氮(AN)平均浓度,分别达0.46%、6.46%、0.47%和5.57%、18.67%、13.98%。同时,就稻季侵蚀泥沙流失氮素总量而言,T0处理TN流失达14.24 kg hm-2,T1和T2处理均能显著降低侵蚀泥沙TN流失量,分别达7.58%和14.10%。同时,T1处理能够显著降低TN流失率7.58%,而T2处理则显著增加TN流失率7.37%。

    2011年05期 v.42;No.254 1219-1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8K]
    [下载:252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8 ] |[阅读:0 ]
  • 稻田径流侵蚀泥沙对氮素流失的影响

    郭智;肖敏;陈留根;郑建初;

    采用田间小区定位试验研究了自然降雨条件下稻田径流侵蚀泥沙对氮素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常规施肥(T0)条件下,稻季径流侵蚀泥沙量可达5113.63 kg hm-2,秸秆还田(T1)和还田减肥(T2)处理均显著降低侵蚀泥沙量达6.02%和7.18%。T1、T2和肥料运筹(T3)处理均能降低侵蚀泥沙全氮(TN)和速效氮(AN)平均浓度,分别达0.46%、6.46%、0.47%和5.57%、18.67%、13.98%。同时,就稻季侵蚀泥沙流失氮素总量而言,T0处理TN流失达14.24 kg hm-2,T1和T2处理均能显著降低侵蚀泥沙TN流失量,分别达7.58%和14.10%。同时,T1处理能够显著降低TN流失率7.58%,而T2处理则显著增加TN流失率7.37%。

    2011年05期 v.42;No.254 1219-1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8K]
    [下载:252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8 ] |[阅读:0 ]
  • 基于PSR模型的干旱区绿洲城市生态安全评价——以乌鲁木齐市为例

    马倩;张洋;赵枫;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概念模型,构建度量干旱区绿洲城市乌鲁木齐市生态安全的评价指标体系,选取熵权法对各指标赋权,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并借助SPSS软件,对乌鲁木齐市1999~2008年生态安全水平动态变化进行计算、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近10年乌鲁木齐市生态安全水平总体上呈现向不安全状态发展的趋势。1999~2008年间不安全隶属度逐渐增大,相反,理想安全和较安全隶属度却逐年减少,临界安全隶属度呈现在2003~2005年增加,2006~2008年减少的趋势。提高乌鲁木齐市生态安全的重要因素是调整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2011年05期 v.42;No.254 1225-12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8K]
    [下载:731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0 ]
  • 基于PSR模型的干旱区绿洲城市生态安全评价——以乌鲁木齐市为例

    马倩;张洋;赵枫;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概念模型,构建度量干旱区绿洲城市乌鲁木齐市生态安全的评价指标体系,选取熵权法对各指标赋权,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并借助SPSS软件,对乌鲁木齐市1999~2008年生态安全水平动态变化进行计算、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近10年乌鲁木齐市生态安全水平总体上呈现向不安全状态发展的趋势。1999~2008年间不安全隶属度逐渐增大,相反,理想安全和较安全隶属度却逐年减少,临界安全隶属度呈现在2003~2005年增加,2006~2008年减少的趋势。提高乌鲁木齐市生态安全的重要因素是调整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2011年05期 v.42;No.254 1225-12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8K]
    [下载:731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0 ]
  • 阿特拉津和乙草胺在玉米和土壤中残留动态研究

    王姗姗;王颜红;王万红;谢娟;王世成;

    采用田间试验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的检测方法研究了阿特拉津和乙草胺在玉米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规律。结果表明,该方法阿特拉津最低检出浓度为0.08 ng g-1,添加浓度在10~250 ng g-1范围内,回收率在85%~9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10.0%~14.4%之间;乙草胺最低检出浓度为0.40 ng g-1,添加浓度在10~250 ng g-1范围内,回收率在102%~109%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9.7%~14.0%之间。阿特拉津和乙草胺在土壤中的消解动态方程分别为C=1942.7e-0.0492T和C=916.53e-0.0343T,降解半衰期分别为14.1 d和20.2 d。38%阿特拉津水悬浮液、900 g L-1乙草胺乳油剂用于玉米田除草,施药剂量分别为5.25~10.50 g hm-2、2.25~4.50 g hm-2,在玉米播种后出苗前施药,施药1次,收获期玉米籽粒中阿特拉津残留量低于0.08 ng g-1、乙草胺残留量低于0.40 ng g-1,土壤中阿特拉津残留量低于3.3 ng g-1、乙草胺残留量低于12.4 ng g-1,均满足相应的限量标准。

    2011年05期 v.42;No.254 1231-1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5K]
    [下载:814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0 ]
  • 阿特拉津和乙草胺在玉米和土壤中残留动态研究

    王姗姗;王颜红;王万红;谢娟;王世成;

    采用田间试验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的检测方法研究了阿特拉津和乙草胺在玉米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规律。结果表明,该方法阿特拉津最低检出浓度为0.08 ng g-1,添加浓度在10~250 ng g-1范围内,回收率在85%~9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10.0%~14.4%之间;乙草胺最低检出浓度为0.40 ng g-1,添加浓度在10~250 ng g-1范围内,回收率在102%~109%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9.7%~14.0%之间。阿特拉津和乙草胺在土壤中的消解动态方程分别为C=1942.7e-0.0492T和C=916.53e-0.0343T,降解半衰期分别为14.1 d和20.2 d。38%阿特拉津水悬浮液、900 g L-1乙草胺乳油剂用于玉米田除草,施药剂量分别为5.25~10.50 g hm-2、2.25~4.50 g hm-2,在玉米播种后出苗前施药,施药1次,收获期玉米籽粒中阿特拉津残留量低于0.08 ng g-1、乙草胺残留量低于0.40 ng g-1,土壤中阿特拉津残留量低于3.3 ng g-1、乙草胺残留量低于12.4 ng g-1,均满足相应的限量标准。

    2011年05期 v.42;No.254 1231-1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5K]
    [下载:814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0 ]
  • 成都市春季土壤和扬尘中饱和烃的污染特征与来源分析

    印红玲;邱长燕;叶芝祥;邹长武;唐文龙;王海宁;

    用GC-MS分析了成都市不同方位区域内具有代表性的土壤和扬尘样品中饱和烃的组成与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在土壤和扬尘中均检测出了丰富的正构烷烃和甾、萜烷化合物等饱和烃。正构烷烃在土壤和扬尘中差别明显,其浓度分别为7.54~40.37μg g-1和26.61~71.52μg g-1,峰形分别主要呈前峰型和后峰型。成都市土壤中正构烷烃含量的趋势是东>北>中>西>南,扬尘为南>西>东>中>北。在土壤和扬尘中均检测出包括C27~C29规则甾烷、重排甾烷和孕甾烷等甾烷系列化合物和萜类化合物,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和生物质不完全燃烧的产物等。

    2011年05期 v.42;No.254 1236-12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0K]
    [下载:192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0 ]
  • 成都市春季土壤和扬尘中饱和烃的污染特征与来源分析

    印红玲;邱长燕;叶芝祥;邹长武;唐文龙;王海宁;

    用GC-MS分析了成都市不同方位区域内具有代表性的土壤和扬尘样品中饱和烃的组成与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在土壤和扬尘中均检测出了丰富的正构烷烃和甾、萜烷化合物等饱和烃。正构烷烃在土壤和扬尘中差别明显,其浓度分别为7.54~40.37μg g-1和26.61~71.52μg g-1,峰形分别主要呈前峰型和后峰型。成都市土壤中正构烷烃含量的趋势是东>北>中>西>南,扬尘为南>西>东>中>北。在土壤和扬尘中均检测出包括C27~C29规则甾烷、重排甾烷和孕甾烷等甾烷系列化合物和萜类化合物,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和生物质不完全燃烧的产物等。

    2011年05期 v.42;No.254 1236-12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0K]
    [下载:192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0 ]
  • 广州石化工业区周边农业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与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李军辉;卢瑛;张朝;邓香连;连槿;

    采集广州石化工业区周边包括菜地、果园和林地表层土壤(0~20 cm),分析土壤Zn、Cu、Pb、Cd、Hg和As的含量,利用污染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了土壤污染状况和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土壤Zn、Cu、Pb、Cd、Hg和As的含量分别为158.6 mg kg-1(19.6~386.1 mg kg-1),33.6 mg kg-1(3.6~294.3 mg kg-1),67.1 mg kg-1(25.4~182.1 mg kg-1),0.22 mg kg-1(0.02~1.00 mg kg-1),0.61 mg kg-1(0.03~2.40 mg kg-1)和4.40 mg kg-1(0.01~15.50 mg kg-1)。参照中国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土壤受到了不同程度的Hg、Zn、Cu和Cd的污染,其中Hg污染最为严重;土壤重金属元素的潜在生态危害性为Hg>Cd>Cu>Pb>Zn>As,其中Hg和Cd是主要的生态风险的贡献因子。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均为菜地>果园>林地。

    2011年05期 v.42;No.254 1242-1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3K]
    [下载:1031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0 ]
  • 广州石化工业区周边农业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与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李军辉;卢瑛;张朝;邓香连;连槿;

    采集广州石化工业区周边包括菜地、果园和林地表层土壤(0~20 cm),分析土壤Zn、Cu、Pb、Cd、Hg和As的含量,利用污染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了土壤污染状况和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土壤Zn、Cu、Pb、Cd、Hg和As的含量分别为158.6 mg kg-1(19.6~386.1 mg kg-1),33.6 mg kg-1(3.6~294.3 mg kg-1),67.1 mg kg-1(25.4~182.1 mg kg-1),0.22 mg kg-1(0.02~1.00 mg kg-1),0.61 mg kg-1(0.03~2.40 mg kg-1)和4.40 mg kg-1(0.01~15.50 mg kg-1)。参照中国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土壤受到了不同程度的Hg、Zn、Cu和Cd的污染,其中Hg污染最为严重;土壤重金属元素的潜在生态危害性为Hg>Cd>Cu>Pb>Zn>As,其中Hg和Cd是主要的生态风险的贡献因子。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均为菜地>果园>林地。

    2011年05期 v.42;No.254 1242-1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3K]
    [下载:1031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0 ]
  • 长春市城区土壤中Pb、Cu、Zn、Cd及Cr化学形态特征

    杨忠平;卢文喜;辛欣;刘新荣;杨青春;

    为弄清长春市城市土壤中Pb、Cu、Zn、Cr及Cd的化学形态分布特征,系统采集了26件城市表层(0~20 cm)土壤样品,采用连续提取法对重金属各化学形态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Pb、Zn、Cu及Cr主要以残渣态存在,其次是铁锰氧化物结合态、腐殖酸结合态和强有机结合态占有次要地位,离子交换态和水溶态所占比例均较低;Cd则主要以碳酸盐结合态存在,同时,水溶态和离子交换态所占比例较高。残渣态Pb和Zn在城区表层土壤中所占比例较近郊土壤中略有下降,但幅度不大,除Cu外,其余各元素易迁移、高生物有效性的水溶态在城区表层土壤中所占比例略有上升。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各元素残渣态与全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其它各活性态与全量间的相关程度与重金属种类有关。土壤pH值和Fe、Mn含量对重金属的化学形态的影响也与重金属种类有关,而且,同一重金属的不同存在形态受土壤pH值和Fe、Mn含量的影响程度也不同。

    2011年05期 v.42;No.254 1247-1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2K]
    [下载:1254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0 ]
  • 长春市城区土壤中Pb、Cu、Zn、Cd及Cr化学形态特征

    杨忠平;卢文喜;辛欣;刘新荣;杨青春;

    为弄清长春市城市土壤中Pb、Cu、Zn、Cr及Cd的化学形态分布特征,系统采集了26件城市表层(0~20 cm)土壤样品,采用连续提取法对重金属各化学形态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Pb、Zn、Cu及Cr主要以残渣态存在,其次是铁锰氧化物结合态、腐殖酸结合态和强有机结合态占有次要地位,离子交换态和水溶态所占比例均较低;Cd则主要以碳酸盐结合态存在,同时,水溶态和离子交换态所占比例较高。残渣态Pb和Zn在城区表层土壤中所占比例较近郊土壤中略有下降,但幅度不大,除Cu外,其余各元素易迁移、高生物有效性的水溶态在城区表层土壤中所占比例略有上升。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各元素残渣态与全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其它各活性态与全量间的相关程度与重金属种类有关。土壤pH值和Fe、Mn含量对重金属的化学形态的影响也与重金属种类有关,而且,同一重金属的不同存在形态受土壤pH值和Fe、Mn含量的影响程度也不同。

    2011年05期 v.42;No.254 1247-1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2K]
    [下载:1254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0 ]
  • 干旱区绿洲土壤Cd、Pb单一与复合污染下芹菜重金属累积特征研究

    王兆炜;南忠仁;赵转军;王胜利;武文飞;廖琴;

    通过盆栽模拟试验,研究了干旱区绿洲土壤Cd、Pb单一与复合污染下,芹菜各部位对Cd、Pb的吸收累积与迁移规律。结果表明:在Cd、Pb单一与Cd-Pb复合污染下,芹菜根部和茎叶部对重金属的吸收与累积随着土壤重金属浓度的增大而增加。在复合污染下,Pb对Cd在芹菜体内吸收与累积的影响作用不明显;而Cd抑制了芹菜根部和茎叶部对Pb的吸收与累积。芹菜茎叶部对Cd、Pb的吸收与相应处理下土壤Cd与Pb有效态含量呈显著线性关系。Pb对土壤中Cd的有效态含量没有影响,Cd降低了土壤中Pb的有效态含量。不同处理下,芹菜根部对Cd、Pb的吸收大于茎叶部,Cd比Pb更易在芹菜体内吸收与累积并向地上部分迁移。

    2011年05期 v.42;No.254 1256-12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9K]
    [下载:396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0 ]
  • 干旱区绿洲土壤Cd、Pb单一与复合污染下芹菜重金属累积特征研究

    王兆炜;南忠仁;赵转军;王胜利;武文飞;廖琴;

    通过盆栽模拟试验,研究了干旱区绿洲土壤Cd、Pb单一与复合污染下,芹菜各部位对Cd、Pb的吸收累积与迁移规律。结果表明:在Cd、Pb单一与Cd-Pb复合污染下,芹菜根部和茎叶部对重金属的吸收与累积随着土壤重金属浓度的增大而增加。在复合污染下,Pb对Cd在芹菜体内吸收与累积的影响作用不明显;而Cd抑制了芹菜根部和茎叶部对Pb的吸收与累积。芹菜茎叶部对Cd、Pb的吸收与相应处理下土壤Cd与Pb有效态含量呈显著线性关系。Pb对土壤中Cd的有效态含量没有影响,Cd降低了土壤中Pb的有效态含量。不同处理下,芹菜根部对Cd、Pb的吸收大于茎叶部,Cd比Pb更易在芹菜体内吸收与累积并向地上部分迁移。

    2011年05期 v.42;No.254 1256-12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9K]
    [下载:396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0 ]

专题综述

  • 农业地质背景与特色农作物品质相关性研究进展

    高琳;龙怀玉;刘鸣达;雷秋良;张认连;

    农作物的生长主要依赖于水土条件,而水土条件除受气候影响外,又直接受地层岩性、地球化学、水文特征等农业地质背景的影响而衍生变化。所以农作物品质的优劣,又与其所处区域的农业地质背景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对成土母岩、地形地貌、地球化学背景值、水文地质等农业地质背景因子和农作物品质的关系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提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农业地质背景研究趋势的展望。

    2011年05期 v.42;No.254 1263-1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754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0 ]
  • 农业地质背景与特色农作物品质相关性研究进展

    高琳;龙怀玉;刘鸣达;雷秋良;张认连;

    农作物的生长主要依赖于水土条件,而水土条件除受气候影响外,又直接受地层岩性、地球化学、水文特征等农业地质背景的影响而衍生变化。所以农作物品质的优劣,又与其所处区域的农业地质背景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对成土母岩、地形地貌、地球化学背景值、水文地质等农业地质背景因子和农作物品质的关系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提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农业地质背景研究趋势的展望。

    2011年05期 v.42;No.254 1263-1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754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0 ]
  • 退耕生态系统碳储量时空动态变化的研究进展

    何亚龙;李刚;李红;龚春梅;梁宗锁;胡景江;罗志斌;

    退耕还林还草作为土地利用方式改变的重要形式之一,对退耕生态系统碳储量产生深远影响。从时间、空间以及退耕还林还草模式等方面综述了退耕还林还草对植被碳库和土壤碳库产生的影响,同时探讨了枯落物和根系周转对土壤碳库动态的效应。现有研究表明,退耕生态系统碳储量对退耕时间、空间和模式有不同程度的响应。最后,提出了退耕生态系统碳储量时空动态研究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2011年05期 v.42;No.254 1268-1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530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0 ]
  • 退耕生态系统碳储量时空动态变化的研究进展

    何亚龙;李刚;李红;龚春梅;梁宗锁;胡景江;罗志斌;

    退耕还林还草作为土地利用方式改变的重要形式之一,对退耕生态系统碳储量产生深远影响。从时间、空间以及退耕还林还草模式等方面综述了退耕还林还草对植被碳库和土壤碳库产生的影响,同时探讨了枯落物和根系周转对土壤碳库动态的效应。现有研究表明,退耕生态系统碳储量对退耕时间、空间和模式有不同程度的响应。最后,提出了退耕生态系统碳储量时空动态研究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2011年05期 v.42;No.254 1268-1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530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0 ]
  • 化学融雪剂对区域环境的影响及累积、扩散特点

    余海英;张科利;戴海伦;

    使用化学融雪剂清除道路积雪具有操作简便、价格低廉、效果优良等特点,对缓解交通压力,减少因积雪产生的交通事故的发生率,方便人们出行均具有积极意义,但大量使用此类融雪剂亦会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根据近年来的相关研究进展,阐述了融雪剂对区域土壤、水体及植被的影响及其在环境中的分布特点、影响因素,以期为融雪剂环境效应的科学评价、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2011年05期 v.42;No.254 1276-1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416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0 ]
  • 化学融雪剂对区域环境的影响及累积、扩散特点

    余海英;张科利;戴海伦;

    使用化学融雪剂清除道路积雪具有操作简便、价格低廉、效果优良等特点,对缓解交通压力,减少因积雪产生的交通事故的发生率,方便人们出行均具有积极意义,但大量使用此类融雪剂亦会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根据近年来的相关研究进展,阐述了融雪剂对区域土壤、水体及植被的影响及其在环境中的分布特点、影响因素,以期为融雪剂环境效应的科学评价、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2011年05期 v.42;No.254 1276-1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416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0 ]

  • 《土壤通报》征稿简则

    <正>《土壤通报》是中国科协主管、中国土壤学会主办、沈阳农业大学承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土壤科学学术期刊。本刊主要刊登土壤科学及与之相关的学术论文和文献综述等文章,内容包括土壤发生与分类、土壤调查与

    2011年05期 v.42;No.254 12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41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0 ] |[阅读:0 ]
  • 《土壤通报》征稿简则

    <正>《土壤通报》是中国科协主管、中国土壤学会主办、沈阳农业大学承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土壤科学学术期刊。本刊主要刊登土壤科学及与之相关的学术论文和文献综述等文章,内容包括土壤发生与分类、土壤调查与

    2011年05期 v.42;No.254 12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41 ] |[网刊下载:0 ] |[引用频次:0 ] |[阅读:0 ]
  • 下载本期数据